知道了这些情况,使他想出了一个帮助家乡人民走出荔枝果子卖难的困境的绝招。
张国梁伸出左手,挽住小倩的右手,依偎着朝咖啡厅外走去。
众多食客探起头来,向他俩投去羡慕的目光。
回来的路上,李小倩一边驾车,一边瞅了一眼张国梁闷闷不乐的样子,说:“市场经济的年代,山区农民要走出窘境,不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是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李小倩见张国梁不做声,又说:“每一个地区的拳头产品,必须建立一个品牌。但是,建设一个品牌,必须有一个龙头企业,企业的形象,就是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代表的就是这企业的形象。”
李小倩在英国念书的时候,曾专攻过企业形象的设计、创建的课题。谈起这方面的东西,张国梁倒不如她。
张国梁知道李小倩的话很有道理。
就拿中南数省的荔枝产区来说吧,统称“岭南果王”,每年荔枝收获时节,所有的外运包装塑料泡沫保鲜箱都贴上这样的标签。
“岭南果王”,这个牌子够大了吧?但能代表些什么呢?
平时到家乡收购荔枝的客商,也是打的“岭南果王”的标签。
但是,这能说明什么?
零散地分布在千家万户的果树,没有统一的管理,有的农药含毒量超标,出了问题谁负责?
这样的品牌有什么用?一有差错,就全砸了。
张国梁觉得李小倩提出的山区农业、种养业必须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企业集团必须走在高科技的正道上的意见是有道理的。
于是,对小倩说:“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见地。但是,现在已实行政企分开,山区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又分散,就算成立一个企业,也不一定能持续得下去,一个企业,必须要有凝聚力。”
李小倩听张国梁这样说,心中不以为然,一一开列说:
“一、现在办企业,不同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而是采取‘姜太公钓鱼’直钩取的策略。
二、企业采取自愿加盟的形式。
三、你的产品要打企业的牌子,就得接受企业的管理。达标的,以企业的牌子出售。
四、不达标的自行处理,企业与农户互不相欠。
五、凡是出口的产品,外国的质量检测机构都要与你建立从生产肥水管理到产品保鲜、包装、加工全程监控,不合格,绝对不让你通关。
六、到了一定的时候,国内也将推行市场准入制,也要实行全程监控,检验不合格的,也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