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什么“有钱难买天光觉”。
前几次去找他,就是因为认为朱国亮有迟起的习惯,结果,总是扑了个空,现在他为了避开我,一定是采取避实就虚的办法。
今天,如果我天还没亮就赶到山庄,看他还能躲到哪里?
李劲松这样一想,心里打定了主意。
于是,立即要通了高志扬的电话。
他安排停当后,自言自语地哼了一句:
“‘小财神’!看你今天还往哪里躲?”
话分两头。
且先把李劲松去见朱国亮的事情按下不提。
先说一说“中国第一所”刘兴信的事情。
刘兴信早上起来,刚把工作台历翻到4月16日的时候,接到了李新成的电话。
李新成告诉他,说有要事商量。
于是,他亲自到研究所办公室吩咐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准备会一会这个顶头上司。
刘兴信,中等身材,方脸膛,浓眉大眼,高鼻子,阔嘴唇。
二十年前,他从省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在镇农技站工作。由于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负责,很快就得到了上级的信任,被任命为镇农技站站长,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八十年代中期,他瞅准了改革开放的时机,认准了江州市北部的兴业镇和周边的几个镇的山地适合发展荔枝果业生产,为了专心致志地研究他的事业,毅然辞去了兴业镇农技站长的职务,在兴业镇当街租了一间房子,挂起了“中南荔枝技术开发研究所”的牌子,开始了研究、开发荔枝技术的生涯。
此举震惊了当时的很多干部、群众,毁誉参半,有理解的,也有不理解的,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刘兴信却不管这些,任凭人们怎么说,概不予理睬,专心于他的研究事业。
后来,他承包了村集体的一百亩荒山,种下了二千株名优荔枝,育下了十几亩苗圃园。
四年后,当他的果园开始结出丰硕的成果的时候,人们惊呆了。
市委书记李新民在参观了他的果园后,肯定了他的壮举,在号召全市人民广种荔枝的誓师大会上,称刘兴信的“中南荔枝术开发研究所”为“中国第一所”。
其实,在中国当时的农村中,个人挂牌成立荔枝技术开发研究所,的确没有先例,就是在今天,也没有第二家。
从此以后,刘兴信的事业蒸蒸日上,不要说果园的收入,单是荔枝苗圃地的收入每年都有十万元。
刘兴信成了富甲一方的人物,方圆百里的人们都管他叫“中国第一所”。
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