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佛山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佛山初步建立起“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安全网络(即社会保障和救济网络、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网络、抗击自然灾害网络、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以及以110为平台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实现110、119、120、122“四台合一”,大大提升快速反应和协调全局的能力。
〈14〉佛山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城市。
佛山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9元,增长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增长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9。52亿元。市、区、镇(街)三级一体化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2005年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3;。多险种、广覆盖、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特困居民和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扶贫助学专项资金制度;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完成政府拖欠工程款清理工作,切实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
〈15〉、佛山是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步伐发展很快的地级市。
佛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用“三化”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九个相关配套文件。从2004年7月1日起,佛山统一全市户籍管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初步建立起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元化体制。目前,佛山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加快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变城市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16〉、佛山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佛山目前正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评审为契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70万吨/日;推行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全市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Ⅱ级标准的天数为34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6;。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卫生镇(街)11个、省级卫生镇(街)21个、省级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