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城以榕江为界;西门为正门,北门出口与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主干线相通;南门出口直连江宝二级路,教育城背靠之山脉,是从江洲东部重镇张家镇的卧龙岗向西蜿蜒而来;气势如虹。
教育城以可以容纳5万人集会的花园式大广场为中心;按东南、西北、东北三个极点延伸呈递进式建设排式综合教学楼群,原江洲高中的教学综合楼群除新建的外;旧楼一律按欧式风格设计进行了翻新装修,新建的东南、东北综合教学楼均以最具学府特色的“博士帽”造型进行设计建造;非常气派。
东南一组综合教学楼群的设计,依照山地的坡度;实行递进式的排楼设计;中间一个大门。宽12米;二层楼那么高,也叫通道;以大门为中心,每幢排楼顶部的设计均呈“博士帽”形象,以大门为界;一边六个教室;每幢七层;共3幢,总计252个教室,210个单房,每幢之间相距120米;高差3米;通道为梯式步级;步级两边是花园式设计;绿树成荫;花间小道;曲径清幽,绿树之下;每隔10米即有石椅、石凳、石桌,是师生休闲读书的好去处,这些用品都刻有名字;都是江洲热爱支持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赠送的。
东北一组综合教学楼群的设计由于地形与东南相同,故没有改变;也是同东南一样构建;装饰。两组合计;共504个教室;加上原江洲高中的200多个教室,差不多800间教室了。
登上江洲市三宝大酒店的旋转餐厅,腑瞰教育城三大建筑群,恰呈“三足鼎立”之势,如果把其与教育城后背的山脉连在一起看;十足的“饱虎坐中堂”的气势;很为壮观。
教育城的正北,为教师生活区。
根据市政府关于再苦也不能苦了教师;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让一个贫困的孩子上不起学的决定;教育城的建设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设施建设。
教工宿舍楼均是三房一厅双阳台设计;配套有卫生间、厨房,掩映在绿树丛中;令人心旷神怡。也许你们会问:刚建成的房子;那来的这么高大的绿树?这是江洲市新任教育局长李福权的杰作。
李福权受命担负教育城建设总指挥后;认为山坡中的树木不应一律斩除;应有计划的根据实际的用地进行取舍;把生活区宿舍楼中各栋之间的空隙地带的林木进行取舍,保留一部分下来,所以;就有了现在这个风貌。
教育城的正南;为学生宿舍区,也是掩映在绿树丛中。这里的宿舍楼建设与教师生活区相同;只是单间罢了;每个单间住16个人;一人一床;分上下架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