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城”的做法是正确的。
话说李劲松急急忙忙的来到了省委办公室的时候,大家早已等候多时了。
大家相见;依旧寒暄了一番。
刘新风处事十分严谨;话语不多;一针见血。今天是李文华施计;故一言不发;只是向李文华使了个眼色。
李文华是何等乖觉之人?马上心领神会,认真的说;“小李子,近段可好?”
李劲松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此阵势;定知有好戏唱。于是干咳了一声;笑了笑;高声说:“托各位首长鸿福;戏尚可唱得下去。”
“这样不行!”刘新风觉得李劲松耍滑头,说话模棱两可。有心煞一下他的锐气。于是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群众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戏唱得怎样,得过好群众关。请问江洲人民怎么说?”
刘新风这一说,李劲松无话可说了。他深深地知道:尽管自己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有的地方,人民可能会说我做得好了;但有的地方,就未必令人民满意。
周省长见李劲松不敢说话了;忙打圆场说:“其实,要你答这个问题也很难,连你都不能答;中国还有谁敢答?”
周伟业省长这句话是明褒实贬。其实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是啊!我们的工作真的是让老百姓满意了吗?
正如李劲松常说的那句话,
“惭愧啊;江洲‘教育城’;120万人的梦想;经过了江洲市几代领导干部的努力;仍是个‘画饼’。”
说真的!李劲松接任江洲市委书记时;曾立下重誓;如今三年了,教育城还只是一纸设想;怎么说;李劲松也不会觉着日子好过。
每当有人告诉李劲松说,“今年又有多少个孩子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上不了学,圆不了大学梦的时候,李劲松的心就如刀割般的疼痛。”
高厅长觉得是时候了,风趣地说:“李劲松,江洲市这几年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呈跳跃式前进,不能说群众不满意。但是;教育上不去;却是事实,我记得两年前;你向李新民立下了誓言;为何至今没声息?”
高厅长这一问;李文华灵机一动。故意说:“这也不能怪李劲松,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嘛!”
“我!”李劲松听了大家的说话;想分解一下;却又无话可说;只好低头坐下。
刘新风见此;知道还不到火候;于是再投一弹:“这不是怪与不怪的问题。关键是干部的公仆意识问题。”
刘新风这么一说;李劲松可就觉得有点冤枉了。说句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