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市开常委会研究对策。
高艳芬知道事情如此紧迫;还能说什么?于是也马上收拾好东西;带着龙仔向爷爷奶奶告别;坐进车子和李劲松一起往江洲市飞驶而去。
话分两头,且说江洲市大新镇党委书记李福权今天早上在罗村检查工作时,见到村口的大话馆里有一大帮人正围在一起高声说话,于是决定凑过去;看看都是说的什么。
罗村人有个习惯,有事没事都喜爱凑到一起说东道西;或打麻将;或打扑克,或走象棋;或听故事。
罗村口有一位老者,87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他有一间大屋。
说是大屋;却不真的是屋大,不下100平方米,只因它成了罗村人的大话馆后;才有了大屋这个雅号
老者姓罗;双名新海。扛过枪;打过日本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出过朝鲜;活捉过不少美国鬼子;是个威震敌胆的战斗英雄,全身上下100多块伤疤;一块伤疤;一个战斗故事。
1980年离休后;就与老伴回家休养。
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北京工作。
罗新海讨厌大都市的噪音;不愿和子女在北京过日子。
他认为:树高万丈;落叶归根;这把老骨头还是埋在家乡好。
子女拗不过他;于是就在村口一块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宅基地上为他建了三层楼房;二楼让二位老人住;三楼;留作自己回家看望老人时住;一楼就留作老人白天与他那帮朋友谈天说地的好去处。
冬去春来;一晃;20多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
这间大屋见证了改革开放20多年的历史发展,它不仅给罗村的男女老少带来了欢乐和幸福;也使罗新海夫妇的夕阳日子过得更充实。
开始那几年,村里人有事没事都要往他那里跑,尤其是那些七八岁的孩子和十几岁的中学生,星期天都要到大屋缠着他讲战斗英雄故事。
调皮的学生,则千方百计的变着法子让他依照身上的伤疤从脚上或手臂上开始,按照一块伤疤一个故事的顺序逐一讲给他们听。
开始时,每一块伤疤的故事都把孩子们感动得哭起来,就连大人们听了也不例外。
这些故事所表现出来的革命先例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不怕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成了孩子和青年人前进的动力。村里人个个对老人尊敬有加,感情深厚到一天不到大屋见一见老人都不放心的境地,他们都非常希望老人长命百岁。
老人呢?更是这样,一天不见着村里的人也不行,心里总觉得少了什么。
有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