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在深圳有个“珠三角同乡会”,局里马上组织人力奔赴深圳,召开同乡会,对那些靠党的好政策富裕起来了的创业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率先掀起兴教助学;支持教育城建设高潮。
〈4〉收到第一批捐款后,立即在全市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全市、镇、村主要路口、政治、文化、经济活动中心设立公益事业广告牌,把助学兴教的好人好事书于广告牌上,广而告知。把这些热心兴教助学的江洲子弟的事迹写成具有报告文学感染力的文章,通过媒体;通过师生;发到全市每一个人民的手上;寄到每一个战斗在中国各个城市各条战线上的江洲子弟手里,激发全市人民的兴教助学的真情;在全市迅速地掀起人人热心参与兴教助学的热潮。
李福权听后,觉得此四点策划可行,与自己这几天一直考虑的计划同出一辙;完全证明自己的推断十分正确。心中油然生起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列位看官;李福权既然早已策划好了这几步棋;为何却要让谢昆志说出来呢?其实;这正是他的处事高明之处;也可以说是领导艺术高明。
他认为:凡是要手下做的工作;不宜直接下发命令;如果通过一种方式启发他们理解后由他们来他组织施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如果在非常时期;就不同了。就如今天这个事情,主要是让谢昆志具体负责,计划如果是由他提出;工作实施起来就不同了;至少他对整个计划的实施心领神会;熟门熟路。
就拿李福权这次担任教育局长来说吧:李劲松用他;是因为他对教育城的建设有独到的见解和非凡的工作能力。
所以,李福权走马上任后;马上深入到一线调研;迅速地熟悉情况;牢记情况;不到三天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每一间高中;每一间中小学。对全市的教育情况全部熟记于心。对当前江洲市的教育发展情况,了如指掌;不管什么时候问他;他都对答如流。
当他在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上不用看讲稿;全面准确的分析全市的教育发展情况和说出准确的具体数字时;掌声骤起,整个会场一片哗然,参加会议的市领导和全市中小学校长无不惊叹李福权工作的深入细致;无不佩服李福权的杰出才华;无不欢欣鼓舞;无不真情感谢市委对李福权的任命;无不对江洲市的教育事业发展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有一天,省委副书记李文华到江洲视察,从市领导中了解到了他的这些情况;心中暗喜;但始终不大相信。
李文华认为:他不可能仅用三天时间就把全市的教育情况烂熟于心中。
于是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