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昆志,望着李福权离去的背影,心中一热,一种受到上级看重而生发出来的忠诚之情油然而生。于是连忙转身大步朝书房走去。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张德智有感双簧戏计中计铸就千秋业
张德智把李福权倾力建设“教育城”的故事想到这儿;翻身坐起;走到窗前眺望着“教育城”的整个风貌,心里不停的问自己:江洲教育城的建设规模、建设速度、建设质量堪称中国第一,对于这样一个大手笔;如果不是李劲松立下这样的重誓;采取这样的计策;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也根本就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建成。
不过,张德智也认为:这个功劳也不能全记在李劲松的功劳薄上。正如李劲松所说:能够如期建成“教育城”,功劳尽归江洲人民。我和江洲市的全体党员于部只是尽了一个人民公仆的义务。
不过,张德智也觉得不能否认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和领导艺术。省委书记刘新风和副书记李文华唱的一出双簧戏不能不说是高明的一着棋,没有这步棋,就没有一年建成江洲教育城的奇迹;更不会激发江洲人民兴教助学的激情和美德;没有江洲人民的3。8亿捐资;再过三年也不会建成江洲教育城。
张德智这么一想,还是觉得作为人民公仆;不能不增强为人民工作的智慧;不能不提高领导艺术。如果只是心里装着人民,而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足取的。刘新风一个激将法;李劲松八个字;李福权三步棋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圆却江洲市120万人的千秋梦。这怎么不令人心动?无怪乎那么多人涌来江洲寻找成功创业的秘笈。
张德智心里承认:这样的大手笔;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如果有谁想做一件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就照着刘新风、周伟业、李文华、高大河、李劲松、李福权、谢昆志等同志的办法去做;绝对没有不成功的。当然;这个干部还必须具有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之才干和崇高品格才成。
张德智越这么想;就越放不下对李福权这个极普通的教育局长的超强的执政智慧和高明的领导艺术的追忆。他又想起了李福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故事:
话说“教育城”的工程建设走上正轨后,李福权开始着手选拔人才,加强对教育战线的领导班子建设。
他采取原先和谢昆志商定的“敲山震虎”之计,果断地对全市中小学校长以上班子进行调整。将个别不再胜任学校领导工作的同志从校长的岗位上撤了下来。此计的实施;对全市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所产生的效应远远的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