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山地多,人口少,经济发展起步迟。虽说2002年以前,就通了四级公路,但因为没有硬化,路很难走,全村3000多人,全年出外务工的1000多人,剩下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和小孩,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有的还处于温饱都难解决的境地。
2002年4月下旬,李劲松上任后,组建科技特派员下到村里普查资源;发现了天堂村的一个秘密:天堂山半腰有一口清泉,清泉下一条小河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在这几个丘岭之间绕来绕去的,最后从东南流归榕江入海。顺着清泉流下的地方,是天堂村的所在地,天堂村中有三个不大不小的盆地大约1500亩左右,另外,还有三个小山包的梯田,连起来,总面积不会少于3000亩,
科技特派员根据土肥速测仪测定的结果,发现这里的土壤含有的矿物质与其它地方不同,是生产“三无”蔬菜的最好基地,如果能够用上那口清泉种菜,可以说是整个南江地区甚至全省都绝无仅有的生产天然、绿色、有机蔬菜系列产品的独特资源。天堂村的干部知道后;打算开发它,可是没有资金。
5月上旬;省农业厅高厅长微服私访;巧遇天堂村的干部,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到实地考察;认定这口清泉和河水是江州市北部的源头,如果那口清泉的水够用的话,就无疑铸定了这是天堂村人民发家致富的最好资源。于是指示李劲松策划支持天堂村的干部牵头成立江洲市天堂村天然净菜绿色产品发展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三无”天然净菜绿色产品供应省城高桥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各大型超级市场,彻底解决天堂村人民的经济发展上不去以至农民生活还十分困难的问题。
天堂村委会专门开了会议,征求了村里拥有这些土地的农户的意见,决定按高厅长的建议,创建天堂村天然有机菜生产基地,生产天然净菜投放省城农产品批发市场,但又缺乏资金。
有的干部提出:学河南南街村,说他们实现了农民员工化,全部是领工资干活,年终又有分红,孩子一生下来,就由公家供养读书到大家毕业,农民看病,通通是由村里打点治疗,那个干法呀,农民活得就真够潇洒,比国家干部还好几倍。
有的党员则提出:那是白日做梦。这个盆地的唯一出口是西南,距公路1200米,必须修这段路,但是这1200多米路再加上这个盆地中绕来绕去的路与基础设施,科学排灌措施的资金必须要800万!去那里弄钱呀!不如引进一个投资商来开发,把田租给他们,然后领他们的工资,给他们干活省事,
但是,村支书何壮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