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松》的故事,有声有色。而你却这样认为;怕是不当吧!”
胡安国心里想道:也罢;看来我不说一说;将来人们越传越离谱;那还了得?岂不是误了我一世清名?于是;一五一十的把整件事情的经过向大家说了起来:
2003年5月下旬,李劲松书记到我公司考察,我带他参观了一遍基地的作物;也向他详细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当我说到打算在南江市郊发展大蒜产业的计划时;李书记很感兴趣,立刻问我:江洲市能发展大蒜产业吗?
我想了想;随口说:能!大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及调味品之一,并且具有较高的医药价值。据估算,不说国外;单是中国,年消耗都超过70万吨。目前,国际市场货源紧缺,产品供不应求,每吨市场价10万元,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李书记如果有意为江洲人民做件实事;不仿考虑一下。搞得好,那才真正是一个可以让江洲人民迅速地富裕的黄金产业,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心里知道:李书记这是又发奇招;意欲创造一个经典故事;在不是全国发展大蒜产业的主产区域中创造一个奇迹;把江洲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大蒜生产基地。
我清楚地知道: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地是:山东省金乡县、苍山县、广饶县、茌平县、成武县,江苏射阳县、太仓市,上海嘉定,安徽亳州市、来安县,河南杞县、中牟县,四川温江县、彭州市,云南大理及新疆等地。而李劲松要在江洲市搞这个产业必然阻力重重。
我怕李书记下不了这个决心,进一步分析说:江洲市有不少的乡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种植大蒜。且江洲农民种植大蒜历史悠久,品种亦多,只是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生产粗放管理,成不了气候。另外,江洲大蒜与全国主产区的大蒜品质不差,比南江市郊生产的大蒜更具有头大、皮薄;单产高、蒜味浓、耐储存、存放期限长的特点,完全具备发展大蒜种植的基础条件。市委市政府如果决定把大蒜种植作为发展江洲市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建设全国最大、最有重要影响的大蒜生产基地。就必须根据大蒜生产特点,实行区域性布局,一体化经营,统一规划.变零星生产为规模集中生产,统一品种,优化产业结构,不用两年,将能建成全国最大的绿色优质大蒜生产基地,年可创利润十数亿元。
李书记听后;大喜;连忙提出让我牵头成立公司;带领大家创业致富。
我听了李书记的说话;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并不是想干就干的事情。干与不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