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写成材料,都签上字,然后一同去市府,送给市一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他们提议由老张起草。老张觉得推三却四也不好,再说别人写的不见得比他强,就答应了下来。只是表示写成后大家再一次集合,要进一步发表意见,通过后再打印。
两天后,几人又在小公园集合。老张读完所写的材料,先有两名职工谈了自己的意见,说问题是摆出来了,叙述得也很详细,可就是条理不太清晰,重点不突出。人家市级领导工作繁忙,递上去的信件若在一张以上,就有可能不看,应该把问题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后发言的也随声附和。老张充分尊重同事们的意见,说回去后抓紧修改。不过大家说改写后咱们不要再一一看了,直接打印出来,等到了市府大楼前集合时一块签名吧。
又过了三天,九名职工都按时到市府大楼前的广场上集合。他们并没有像一般上访群众那样打出标语或招牌,而是静静地每人在材料上签完字,有人再去附近复印多份,然后装入预先带来的信封内分送市级几位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不过大部分只能交给市委、市府的收发室,只有信访局不在大楼内,他们可以集体前往。接待人员表示要过一段时间给答复,然后便各自离去。
半月后的一天下午,老张接到公司“忘恩”的电话,说上级领导来了,有事要找你。他接完电话后,猜想送的上访信有了回音,但可能不够顺利。因为他们交给信访局的材料上,每人都留了电话号码,上面怎么不和我们直接联系?不过他还不能肯定是这方面的问题,也没和其他人通电话,就直接去了。
果然,宋副局长和“忘恩”陪着一位领导模样的人及一位年轻人坐在办公室内,据介绍那位领导是市府一位姓高的副秘书长。几句见面话后,只有“忘恩”廻避了。这时已临近下班时间,高某三言两语就转入正题。说向上级反映问题应该,但要有确凿证据。你们递的材料市领导已经批了意见,我们下来就要一一落实,如果与事实不符,那就属于诬告。
虽有宋副局长在场,老张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