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称赞的古北口保卫战,实际只打了一天,凌晨接战,中午溃退,下午十六师已经退出了古北口。
失利的关健在于没有足够的军官指挥,部队找不到上级,只能各自为战,当时一个连队班长以上的干部不到三人,有个别连队甚至连一名干部都找不到。
灾难……完全是一场灾难,十六师在这一天就损失了一半的兵员,而第二天,仓促赶来增援十六师的十四师,禁卫军的最基本部队,在行进中遭遇烈风军的密集攻击,双方展开对攻战,虽然十四师曾将烈风的二师团米田支队包围(两个大队基干组成,约两千二百名),战斗的结果是米田支队几乎全军尽没,被缴获火炮六门,步枪三百枝,俘虏六十多人,但是十四师也遭受绝对优势烈风军的袭击,在两天的战斗中整个十四师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兵力。
禁卫军的灾害持续了七天,另一个骨干师十五师的下场也不美妙,总共损失了四成的兵力,在长城线一线布置的禁卫军各部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全跨了……”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军官指挥战斗,部队的战斗力将削弱,但是长城线上的灾难,比起四月八日北京城内的事件,恐怕只是小事一桩。
没有人能说明这一事件的起源,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上午十时,拱卫军统领萧如浪命令将游行的退伍军人从总统府附近驱走,二百名警察投入了这个行动。
起初的行动非常顺利,但是很快,退伍军人开始向警察们扔起砖头,十时四十分,失控的警察向人群开火,造成了六人受伤,其中两人中了致命伤。
萧如浪在得知开火的消息之后,觉得是自己大显神功的时候到来,两个团的步兵紧急出动,他甚至装上平时很少穿的中将军服,他的副官表示不同意,一再声称:“阁下,这是政治事件,我们是军人!”
可是萧如浪却说道:“在烈风人兵临城下的条件下,绝不可允许任何叛乱的发生……”
他甚至决定亲自督战,两个团的士兵很快就集结了完毕,他却并没有率部前进,当即有人问道:“不出动了吗?”
萧如浪回答是:“等骑兵……”
对付游行的人员动员骑兵,这在共和历史还是第一趟,事实包括退伍军人、学生、辞退公务员并无意对抗政府,他们只是忧心时局,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因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