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晨说道:“他们是可以生死相托的兄弟,你也是,但你背后的家族,我就不放心了。”
荀灌长叹一声道:“与我猜测的一样。我觉察得出,你藏着很大的秘密,可惜无从探究。”
方晨淡淡说道:“每个人都有秘密,而且不便说出,你说对吧?”
荀灌摇头道:“话虽如此,但,算了,你既不愿说,灌也不勉强。”
顿了顿后,话题一转:“如今看来,胡虏若沿陈郡、汝阴进犯江左,南梁必定首当其冲,灌欲返回报信,旭辉是与我同往,还是驻留于此?”
方晨劝阻道:“恐有两百胡骑在外游弋,你此时赶往淮南,恐怕过不了汝阴郡,便会落入重围,为稳妥起见,还是留在此处罢,以胡虏之骄狂,必定大张旗鼓行军,南梁必然获其行踪。况且,祖帅驻军于芦州,与谯城近在咫尺,胡虏不攻芦州,反而深入腹地,难道不担心后路?”
荀灌摇头道:“世叔兵力单薄,据城而守尚可,若是弃城野战,则不可为矣。事宜早不宜迟,不可抱以侥幸。灌一人身死是小,若是南梁陷落,丹阳必将不保,届时非但江左会直面胡虏兵锋,世叔亦会孤立难支;以胡虏之凶蛮,不知又有多少生灵涂炭;
旭辉,你弓马娴熟,又有强援,若与我同往南梁,必能将讯息送达,如此以来,南梁、丹阳诸郡皆可早作防备,先挫其兵锋,再从别处请调援兵,胡虏劳师袭远,久攻不下,粮草必然难以为继,当不战自退,到时再袭其后路,必能重创之。”
方晨思忖再三后说道:“也罢,吾虽不能与你同返南梁,但可为你扫清障碍。”
荀灌疑惑道:“旭辉,你现在仅有二十几人可用,尚且是新卒,留在此处又能有何作为?”
方晨说道:“人少有人少的用法,只要胡虏由陈郡南下,必让其焦头烂额、还得安生。”
荀灌白了他一眼道:“随你吧。只要能迟滞胡虏,为南梁诸郡争得先机,等大破胡虏之时,灌必定为旭辉请功。”
方晨摆手道:“请功就算了,免得再加上一道枷锁,可就得不偿失了。”
荀灌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那你这般折腾,岂不是徒劳无功?”
方晨大义凛然道:“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