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也就只能以此相助了,希望兄长达成所愿,保江山社稷。至于小儿罗成,一来出远门未归,二来,小弟为了保地方安宁,让犬子和河北的长乐王窦建德之女窦仙娘联姻,亲事刚成,实在不宜上阵冲杀,还请兄长见谅。”
并肩王杨林闻听此言,得了阵法图,依然收获不小,也就不再强求,拱手谢过罗艺,两人互道珍重,杨林便快马加鞭,返回了都城洛阳。
回到洛阳的并肩王,在王府深居简出,潜心研究一字长蛇阵阵法精要。凭着杨林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排兵布阵的造诣,终于将一字长蛇阵阵法的精妙之处,了然于胸。
杨林熟谙阵法之后,立刻召集将士,点齐人马,带领人马,来到一处偏僻的山谷之中,开始操练起一字长蛇阵来。
长蛇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长蛇阵共有三种变化。
一、击蛇首,尾动,卷;
二、击蛇尾,首动,咬;
三、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
所谓“一字长蛇”,顾名思义,就是像长蛇一样的阵型。既然是像长蛇,那么此阵自然有“蛇之态”。何为蛇之态,即静止时是盘着呈守势,欲行时蛇身成一条线,行进时之字,活动范围广。
一字长蛇阵的精华是在“欲行时的“一”字线,欲行,既是行进,也是攻击。在行军打仗中布下此阵,对方一旦入阵,无外乎去攻击此阵的蛇头、蛇中、蛇尾;而此阵法的妙处,正是这三个部位受攻击后作出的应对——击蛇首,尾动,卷;击蛇尾,首动,咬;蛇身横撞,首尾至,绞!
有了一字长蛇阵相助,再加上杨林如今手下也不乏良将相助。
杨林在蛇头设置两员大将,对于入阵之敌军,进行有力砍杀;蛇尾设一员猛将,压住阵角。整个蛇身的构成主要有弓箭手、藤牌手、长枪手,弓箭手目的是阻止对方的增援靠近,藤牌手一是可保护长枪手后面虚空,二是防止对方的冲击突围,既封敌退路,又是主要的防御屏障。长枪手就是刺杀攻击敌军的直接力量。
这三个兵种在布阵行军中的分布是随着形势不同而改变的,行军时盾牌手在外围,弓箭手在内围,长枪手在最中间;战斗时就是盾牌手在外,长枪手在内,弓箭手在中间了。
杨林按照阵法图,操演出了诸多的变化,经过长时间的精心演练,杨林的一字长蛇阵,也越来越具有恐怖的杀伤力。
杨林立马高高的点将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