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糟厚度、盖被子的厚度而相应变化,这个需要酿酒人长期去总结,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所在区域和气候的厚度时间表,总之培菌时间控制在22-24小时为宜,最终以粮食出现酸味为准;第四步:发酵:当培菌时间达到22-24小时,粮食出现酸味或者酸甜兼有的时候就可以出箱了,出箱温度要达到31-32度之间为宜,切忌超过32度,若超出32度,酵母会出现衰老甚至死亡,影响出酒率和口感,出箱时也把粮食和配糟充分拌均匀,然后再次进行降温,温度在18-23度(夏天18-19度;冬天21-23度;春秋19-21度)之间即可入池,入池时踩窖一定要严实,最上方最好盖上一层约3-5公分厚的配糟为好,以防没有密封好导致最上层杂菌感染而浪费粮食,最后就是用薄膜密封好,切记一定要密封好,因为白酒发酵属于无氧发酵,如果没有密封好氧气进入,产生化学反应就不是产酒和二氧化碳了,而是产水和二氧化碳。发酵前4天的管理也很重要,尤其是前三天,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气体产生,要做好放气工作,每天还要踩窖1-2次,四天过后,当没有气体产生时,说明酒几乎产完了,这时要再踩窖一次然后密封好,再放15-25天,后期的时间主要是在产香,切忌7-10天就蒸馏,此段时间蒸馏酒也许会多出,但是香味物质比较寡淡。发酵期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温度千万不要超过38度,如果第一次把控不好,一定要降低入窖温度;第五步:蒸馏:蒸馏是酿酒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此环节出现任何差错,也会功败垂成!上甄时,酒胚一定要打散,要见气压气,酒胚一定要松散地落入锅中,酒醅中的黄水一定要过滤出来,千万不要倒入锅中一起蒸馏,否则会造成蹋气现象,影响酒的品质和出酒率。当酒流出时,酒头和酒尾一定要与中断酒分开,因为各种物质的沸点不一样,酒头主要是甲醇,甲醇是有毒的,长期饮用,轻者会导致失明重者会导致死亡,而尾酒中主要以酸和醛类物质为主体,而这两种物质超标会导致喝酒后缠头、头痛现象,对于老的酿酒人来说,如果上甄正常的话,酒头一般掐到粮食的百分之一,尾酒一般在40-30度掐掉。方可最终品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 ')('\n
其他三部及龙组组建 (第2/2页)
在如今咱们大唐诸侯国,上到达官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