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得清心,人生本应富足如此。
盛夏之时翠竹倦斜倚,清荷慵娉婷,披一袭绿意与干净,寂静着,飘摇着,此情此景,最宜与书靠近,品闲读之趣,书中自有清凉,澄净清爽,郎秀飘逸,生出别样的惊喜,临窗伏案,清心观书,一杯茗,一卷书,一缕香,便将喧嚣纷扰隔了去,静心修行,文字有味,书中有境,在诗境中神游四方,虚步古今,陶冶精神,此中趣味道不尽,不仅消了夏,亦怡了情!
古人借读书以静心,不惜足不出户,断绝与外界之往来。“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故人。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乃读书之妙处也。
寓指以书为伴,悠然度日。心静至不兴波澜,不愁延年益寿,不起过度的物欲和烦忧,修炼心境,陶冶精神。
在闲读中消夏,品青白之色,赏郎秀之景,生清凉之意。燥热纷扰通通抹平,心静至波澜不兴,畅入无我之境。
闲读之趣,始于消夏,终于修行,修出一颗淡泊澄净的心,便是意外收获罢。
不出门来又数旬,将何销日与谁亲。
鹤笼开处见君子,书卷展时逢古人。
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
能行便是真修道,何必降魔调伏身。
一、简
一桌一椅一方几
一窗一屏一天地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阅读、写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书斋说》里讲: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中国人的书房讲究的不是空间大,而是明净,使心舒畅,太宽敞反会损伤目力。
对于书房的装饰,前世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得好:“宜简不宜繁”。有屋一间,无论大小,一桌一椅一方几,一灯一人一卷书,便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
前世刘禹锡虽只有一间简陋的书房,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唯愿有这样的书房,吟诗作画,弹琴对弈,欢欣会友,不亦乐乎。
对于书房的陈设,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都有很深的红木情结。因为木头既有复杂的纹路记录时光的变化、岁月的记忆,又有温和敦厚的品质天性,贴合中国人的心性。
所以只需在书房里添置一张木桌、一把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