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圣德。自卫反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也就是说,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编订五经宗周以成王道。在乐经散失之前,其实有《六经》:《诗》,《书》,《礼》,《乐》,《易》及《春秋》。统称为《六经》,在《礼记·王制》有言:“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诗书礼乐,是前周朝的贵族教科书。虽然诗书礼乐是儒家递相传习的典籍。但儒家之外,前朝战国各家也多传习。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后《乐经》失传(一说没有此书),从此以后世人皆称之为《五经》之说法,老大人您看小子所说是否正确?”萧寒言毕,再次恭敬躬身施礼答道。
"不错,说的不错!没有想到你竟然对我家元祖孔老太爷的《四书》,《五经》之出处考究如此详细,真大大出乎老夫之意料,就连一些翰林院的老学究们都不一的知晓的如此详细!可见你对《四书》,《五经》所下的功夫非同一般!足以叫那些天天高高在上,自诩高人一等的天下俊才们汗颜!”
孔捷达老夫子,一边津津有味的细心聆听萧寒所陈述,一边不满其门下文人学士之做学问态度,此刻深深抱怨不已,真想叫他们看看:什么才是做学问的态度,什么才叫虚怀若谷,整个一天天的一个个鼻孔朝天,各个恃才傲物,是时候该抽空整顿下门下的学风了!
“那我就先考究你一下关于四书之章节感悟,萧寒小友你可敢与一试?”
"没有问题,请老夫子出题,学生洗耳恭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章节你做何解?孔老夫子端坐太师椅上,轻轻捋着胡须笑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