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姬息领军扑向邾军,未及交锋,邾侯邾仪父领军后撤,鲁军随后追击,不紧不慢追出十里,便止军前行,择地安营扎寨。
宋公与夷身在商丘,探听得知鲁、邾大战,邾军大败而走,竟而怒气全消欢喜不已,欣然应约而往宿地,会见郑公姬寐生,商定和谈事宜。
因和谈条款协定郑、宋各取所需,因而和谈过程未有波折,顺利如期而成。既而按和约约定,郑室以郛地换回宋人所占长葛,及后一月完成换防。
事后,郑公姬寐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援邾,鲁公姬息就势领军退回鲁境。
历时一年,郑宋和谈至此得以圆满结束。
宋南陈室见宋郑言和,加之去岁颖河一战大败于郑人,无力再与郑室相抗,此时亦盟生与郑言和之想,由是使陈五父入郑请盟。
陈五父一行刚出陈都宛丘,天子使人前来诏见陈公陈鲍,意为与其商议戎患事议。
问其原由,得知凡伯使鲁返周途中,行经楚丘之时,遭遇戎兵伏击,凡伯为其所俘,将其带回漠北荒原。
话说戎狄为何伏击凡伯,原是戎人朝觐周王时,向朝中公卿送以财物,诸卿皆纳之,唯有凡伯拒收且不加礼遇,更以恶言将其骂退,戎人深恨之,及后探知凡伯使鲁,便设伏兵于其归途,将其俘获,以报当年之耻。
理说乱事当道,家臣为敌所俘时有发生,以金赎回即可,本无可厚非之事。
然天子诏见,又不能不去,由是连夜随天子使者入周。
快马急驰,不过三日便抵洛邑。
周王姬林接获使者传书,已在大殿等侯,陈公陈鲍不及休整,随即入朝觐见,进殿施以君臣之礼,即而奏道:“吾王万岁,不知诏臣前来,所为何事?”
周王姬林年少气盛,堂堂大周重臣,戎狄随意俘虏,由是觉得颜面无存,当堂怒道:“戎狄之患,历数大周第一祸患。近来,更视我国中无人,光天化日之下,俘虏寡人朝中重臣。此等屈辱,寡人势必十倍奉还!今诏陈公前来,便是欲与陈公联兵伐戎,戮尽戎人于漠北!”
陈公陈鲍亦非痴傻之,心中明了伐戎岂是易事,且不说倾两邑之兵可否胜过戎军近十万骑兵,单说出兵漠北,行军千里便非易事,然王意所向,亦不好直言相拒,只得以言相劝道:“兵者,国之大事也,非万不得以不可动兵,今凡伯被俘,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