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自古文章憎命达,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合适。夏正言发家得很快,文华却未跟着见长。一双三棱形浑浊眼睛里,就被写满了呆滞、浑浊,和自以为是的精明。
偶尔心中若有所思,也几乎都要一一刻在脸上。
其实他们夏家,此前几代人开始,就已经是镇上的破落户了。他这人原本也并无正经名字,只因为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别人当面就叫他“夏三”。
再要有求着他办事,或者想算计他一下时,那就是“夏三爷”。至于背地嘛?“夏三滥”与“侯三害”,一直都是夏口镇上出了名的泼皮无赖子。
得亏他家二哥夏玉贵很小时候就让人贩子领了去,后来又被净身送进宫里。辛苦打熬二十年,近来才在东宫的主子眼里落下印象,一家人好歹跟着鸡犬升天起来。
甚至就连“夏正言”这个名字,也是春天时才求了沈家老爷帮忙取的。但他身上打小养成的泼皮性子,可不会因为他家二哥有了权势,或者自己有了好听的名字,就能立刻端正、文雅起来。
他反而更加记恨起镇上的大户人家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咱们都要走着瞧!”
“这女子应是产后刚出月子,身子还虚,却又不知经历了匪人怎样蹂躏!如今受了烟熏火燎,早已脉络散乱,可说生机全无呢,哪有你夏三儿说的这般容易?”
康廉生不满地瞪了夏正言一眼,恨恨言道。夏正言却悄悄吐一下舌头,便不再继续挤兑他。
或说他平日里无论有多少混账、拎不清,可这人的直觉却十分敏锐。夏家有宫里的二哥照应,所以在这小小的夏口镇上,那是任谁都不用怕的。
唯独有一样要小心,就是自己一家人不小心染病时候,究竟是死是活?却要全凭康老爷子一言决之!所以哪怕被康廉生各种藐视、呵斥,夏正言也不敢生出报复的心思。
至于逃生火海的这对母子?却是他平日里玩得极要好的“小林子”家人。如今帮衬说上几句话,原本也就口惠而已,却犯不上因此招惹了老康这样的狠人。
夏正言早就听闻,说何家女儿一点没把林姑爷当成赘婿看待。甚至平日里都是举案齐眉,谨守妇德,传说的十分贤惠。
素以“夏三滥”的龌龊秉性,哪怕一直把林师海当朋友交往,也管不住他想揩油、偷窥何氏的花花肠子。早就想逮机会多瞧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