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城头那摇摇欲坠的指挥所内,竟还沉浸在酒池肉林之中。
银椅反射着惨白的光,映衬着他那张因酒精而扭曲的脸庞,左右侍奉的仆从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便成为炮火下的亡魂。
就在这样一个荒诞而又绝望的瞬间,一只精心挑选的桃子被颤抖的手递到张士信嘴边,然而,这最后的甜蜜还未来得及品尝,一枚襄阳炮的炮弹便划破长空,精准无误地击中了他们所在的区域,一声巨响之后,银椅、美酒、桃子,乃至张士信本人,都化为了飞灰,只留下一片死寂与无尽的嘲讽。
这一幕,不仅是对张士诚及其家族的讽刺,更是对整个平江城命运的宣判。
城外,朱元璋的军队士气如虹,他们知道,胜利的曙光已经近在咫尺;而城内,则是一片死寂与绝望,等待他们的,将是无法逃脱的悲惨命运。
朱元璋的使者如潮水般涌来,一次次带着诱人的条件与承诺,企图撼动张士诚坚守平江的决心。
然而,每一次的劝降都如同石沉大海,张士诚的目光坚定如铁。
平江城内,随着战事的拖延,粮仓渐空,昔日繁华的街巷如今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城内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有人挖地三尺,捕捉鼠类以求一线生机。
在吴元年九月初八,晨曦初破,朱元璋的大军如同潮水般涌入了平江城。
但终因寡不敌众,张士诚被俘。
东吴政权,随着张士诚的离世,画上了句号。
朱元璋在平江城头,望着满目疮痍的战场,摇了摇头对着张士诚的这个无能-暴-君吐了一口口水随后,他迅速调整战略,命汤和为征南将军,挥师南下,讨伐浙东的方国珍;同时,胡廷瑞与何文辉率领的另一支大军,则直指福--建,誓要一统江南。
而方国珍,在得知张士诚的结局后,面对朱元璋的强大攻势,最终也选择了投降,江南的割据势力逐一被平定。
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在休养生息半个月以后,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百姓起来反元。
朱元璋对北伐又作出了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