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朱郎中如蒙大赦。他抬起头,只见门口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个漂亮小姑娘,穿着非常朴素的粗布衣裳,一对眼睛却明如秋水润泽,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他并不认得这丫头。
但他很庆幸对方打断了夫人的“吟唱”,替他解了围。
“丫头你是哪个村的?”
“我是糖村的,老楚家孙女,叫楚鸾。家里三个叔伯都被拉了壮丁送到北边打仗了,穷到卖田度日,这才赊欠了医药费,如今甘蔗丰收土糖寮熬了些蔗糖出来卖,手头宽裕了些。祖母说什么都要先把医药费给您补上,这是七十文,您数一数。”
朱夫人都惊呆了,半张着嘴难以置信地盯着楚鸾看。
她正数落抱怨着,就有村民上门还账来了!
“不用数了。”朱郎中本就是个物欲淡薄之人,不在乎钱财,名义上是赊欠医药费,实际上就是免费义诊,压根没打算收钱。
之所以用一个“赊”字,是为了给贫苦人留点尊严。
偏偏他妻子还较上真了,一条条偷偷给记了下来,一副誓要追回的模样。他比妻子年长近二十岁,老夫少妻的,妻子再怎么吵吵他也不好回嘴。
楚鸾笑了下:“祖母春秋已高,没有您的雪中送炭,恐怕过不了那一劫,以后如果有任何需要,只要能帮上忙的,朱郎中随时可差遣阿鸾。”
绝对不可以让借你钱的人吃亏。朱郎中大医精诚对底层穷人有一颗仁爱之心,他是个好人,他说不用数了,楚鸾得当面替他数清楚,否则就太憨了。
这不是还有个看重钱财、斤斤计较的朱夫人么?
所以,她当着朱郎中和朱夫人的面儿,一文一文地数了七十个铜钱,一个子儿不差地放在了柜台上。
果然不出她所料,数钱的时候,朱夫人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楚鸾手上的钱瞧,蹙紧的眉头也在数到七十的时候,彻底舒展开了。
朱夫人把钱收入囊中,翻开账册仔细用笔划消了账,嘴上却客气地笑道:“哎呀你这丫头就是实诚,老头子都说不用数了,乡里乡亲的彼此都信得过,谁家都有个难处不是,什么时候还都是不碍的。”
楚鸾眼角的余光扫到了桌子上镇纸压着的一张麻黄纸。
这狗爬字……咦,怎么有点眼熟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