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75">他错估了衡阳城内守军的兵力以及坚韧的意志,更错估了那名薛姓司令官的隐忍。
在攻击衡阳这100天里,哪怕是在60天前他几乎调了11军一半的主力抵达衡阳,但其实他无时无刻不防着一直停步不前的中方第9战区20多万主力,包括从桂林方向而来的中方最精锐步兵军74军以及从赣省方向来的10余万中方大军。
接近40万的中方主力,别说他这个11军司令官,就是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田俊六都不敢不重视,远在华南的23军主力一部已经抵达桂省边境,华北方面军亦抽调两个师团南下至江夏。
一旦中方异动,中国派遣军随时可以在湘北重新聚集起超过20万大军和中方主力决战。
结果,出乎横山勇意料的是,不管衡阳战事多激烈,在衡阳百里外的中方40万大军仿佛没看到一样,只是和11军不过8万人对峙,根本没打算继续向前,攻击力度反倒还不如两个月前,那好歹还有三个步兵师抵达衡阳郊区。
衡阳就像个巨大的绞肉机,要想前面所有的努力不白费,横山勇只能被迫将第11军的诸多精锐向衡阳那个仿佛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里投去。
直到40天前,横山勇判断第9战区那位薛姓司令官根本不敢冒着失去桂省、滇省的风险和帝国决战,他孤注一掷,再调两个师团前来攻打衡阳。
衡阳外围11军各部从先前打算寻找中方主力决战的主力部队彻底沦为边角料,11军决战的战场变成了不过2万余人的衡阳城。
哪怕是擅长大军团作战的岛贯武志大佐面对这种和预想中完全南辕北辙的战术变化,也只能是老大说咋打就咋打。
比石头还要硬三分的衡阳城如果不拿下,那将是整个11军,不,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派遣军的梦魇。
从某种意义上说,拿下衡阳城,象征意义已经远高于实际意义,哪怕是打通中国大陆线的战略,在帝国武运昌隆面前也得让步。
最终的结局是什么?是第11军4个精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