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一般不骂街的。
这时候他们忍不住骂了一声。
鬼才!
【4,急选制
建文3年7月,朱允炆规定,若有急缺,就在非选官之日选任官员,把档案在选官之日用印收藏。
把原本一个月统计一次缺官,改为3天一统计。
它基本上和成化年间成熟的“急选”相雷同。
亦是所谓:“长期以来,明廷的部分行政惯例呈现出向建文改制回归的趋势”的另一项铁证。】
朱允炆终于欣慰了:“大明也有我的一份苦功。”
【所谓急选,就是朱允炆意识到,定期举办的“大选”并不足以满足国家的选材需求。很多官职等不了人,需要星驰赴任。
比如说递运所一类的中下级亲民官,早一天到,早一天惠民。
一些上层高级官员,长期在京城久候是浪费人材。甚至可能会“心生怨怼”。
嘉靖年间的兵部尚书曾上书,京城常有放高利贷的、诈骗的。候任者常常困于伙食费,90去借贷了……(朱允炆制定了在京侯缺的官员可以登记后回家等的新政策)】
大家现在已经对这高利贷很敏感了。
“高利贷?诈骗!这背后不会有什么王公贵族在参加吧?还没同朝为官,就盯上了人家的钱包!”说着,老朱怀疑的目光,看向了在场的武将们。
武将们心中很委屈:
明明未来文官们的贪污事也不少,怎么就盯着我们看呢?
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也觉得……
这好像是自己会干的事情……因为比较简单……
老朱哼哼道:“你们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他大笔一挥:“改,照着改!”
朱允炆弱鸟落泪:多久了!多少次了!我终于有一个政策被如此迅速又不带任何负面的完整继承了吗?就连那僧道田的事儿,爷爷都没如此斩钉截铁呢!
【考虑到成化搞急选,也是为了收拾类似“荆襄流民”,各地民变频频的糟糕局面,统治危机加速了急选政策的成型。
,朱允炆的最大动力,可能还是他叔叔带来的。】
朱棣想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