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上哪一号呢?他现在连一个放上台面的身份都没有。
黄埔军校真正的名字叫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期间还将其他地方的军事训练机构合并,所以黄埔军校其实是个统称。
只有黄埔长洲岛上的是本校,本校的前六期是在广州办学,之后迁移到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真正算起来前三期才是常凯申的嫡系门生,之后由于常凯申地位一路上涨,虽依旧兼任黄浦校长,但其实没怎么来过学校。
戴笠这个黄埔六期算是赶上了本校的末班车,要不然连天子门生都算不上。
黄埔第一期于1924年3月底入学考试,四月底正式入学,包括正取生、备取生将近五百名。
赵维汉等十余名东北籍学生在上海滞留数日,经教员进行初步面试之后,于五月初入学,之后被编入第一队。
常凯申任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廖仲恺任党代表,戴季陶任政治部主任,何应钦任总教官,汪精卫、胡汉民、邵元冲任政治教官。
值得一提的是,初始办校经费二十一万六千六百元,但由于是纸币,办校伊始便经费窘迫,常凯申于是以无以为继为由,辞职不归。
后来赵维汉携带六十万银元汇报赶至黄埔,常凯申闻讯大喜,遂归。
8月初,伍豪归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此后建立第一期中共黄埔支部。
10月中旬,赵维汉随队参加平定广州商团联军之战,仅仅一日之间,军校师生所到之处,敌人望风而逃,军校首树声威。
11月底,赵维汉至教导一团任少尉见习官。
1925年1月31日,黄埔军校教导一团、二团举行东征誓师典礼,赵维汉任一团上尉连长。
校军连战连捷,一路攻占淡水、平山,进而抵至梅龙墟,克复潮安、汕头,赵维汉因战功任少校副营长,而后随军回师广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