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抬眼望去,鹳雀楼有六层,“鹳雀楼”三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非常显眼。千年前的古风诗韵似乎就在这三个字中回荡。
我笑道:“鲁大哥,你说我一看到这鹳雀楼,就想起了王之涣,看到王之涣就想起了鹳雀楼,你说是王之涣成就了鹳雀楼,还是鹳雀楼成就了王之涣?”
鲁平沉声道:“王之涣出名的诗歌可不止这一首,他那首《凉州词》你记得吗?”
我有些不好意思:“鲁大哥你是说那首‘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我记得是记得,但是忘了是谁写的,听您一说这才知道,原来这首也是王之涣写的。”
鲁平点点头:“王之涣何止这两首诗,其实他写了很多,只不过留下来的却不多。但就这两首便气势恢宏,一首成就了鹳雀楼,另外一首让人记住了玉门关,你说他是不是很伟大?”
我点点头,对王之涣又多了几分敬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走进鹳雀楼,第一层悬挂着一幅巨大的画卷。画卷上模拟了蒲州全景,整个画卷足足有二三十米宽。画上人物繁多,景致曼妙,一眼望去,几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仿。
第二层则介绍了运城的历史文化。三楼则是用大幅的场景塑像,生动再现了运城历史上的四大支柱产业——盐业、冶铁、酿酒、养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