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腹心之地,实在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而朕与丞相所统北伐大军又有连胜大胜之威,故益州无有动乱之虞。
“但…此种情势难以久持。
“倘若朕与丞相长久不回蜀中监国掌事,且不说益州本土豪强大宗人心有离散之虞,纵是留守成都的文武百官,各郡县守、尉、令、长,犹且心不自安。”
“陛下准备回蜀中?”杨条听天子言及此处,终于明白了天子为何要与他说这许多。
一时惊讶,又心乱如麻。
倘若这位陛下真回蜀中,着实不知下次再见会是何时了。
就如昭烈入蜀地,关羽镇荆州,至死没能再见一面。
又则,倘没有大汉天子坐镇关中,那么其他汉人高官,世族豪强,对他们这些自安定徙居关中的羌人,又会是何种态度?
“陛下,益州不是有蒋长史监国,向领军坐镇吗?”杨条似乎有些情急。
问完之后,才陡然惊觉自己有些冒昧了。
但不等他再开口说些什么,刘禅就已经解释道:
“蒋长史监国、向领军坐镇非是长久之策,此番北伐得胜,益州有太多人在看着朝廷的动作。
“丞相与朕,必须有一个回益州监国掌事,以安抚忠良之臣,威慑贰虑之辈。
“然使关中再成大汉王业根基,龙兴之所,非丞相不能为之。
“是故,回蜀中抚镇人心的,就只能是朕了。”
以留府长史蒋琬、中领军向宠为首的文武百官,在这一次北伐中为大汉镇国家,抚百姓,输粮饷,不绝粮道,不生叛乱,功不可没。
刘禅不可能忘了他们,北伐功城后,同样爵赏各有差。
董允、陈震等大臣,早已把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