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而这种事情,可以想见,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一定会发生,且常常会发生的。
杨条听到此处,终于明白大汉究竟想做什么,犹豫了片刻,再次上前拱手,振声出言:
“不论如何,臣定当竭力!陛下许我安定诸羌移居关中,于我安定诸羌百姓可谓有再生之德,诸羌酋豪勇士不是不懂恩仇的,断无不为陛下肝脑涂地之理!”
刘禅闻此,赞许地拍拍杨条的胳膊,肯定道:
“拱卫长安北疆的重担,就交给归义侯了。”
言至此处,刘禅才将他今日特意穿来的玉钩革带从腰间解了下来。
而后两步走到杨条身后,就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为那位神情呆滞,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天子想做什么的归义侯亲手系上。
“归义侯堂堂九尺大汉,更于大汉有伟绩殊勋,纵是在朕面前,但凡不触犯国法军规,亦不当再卑躬屈膝而拜。
“朕当远离,卿系朕此带,则常如朕在左右,日后不论见谁,都可挺直脊梁腰杆了。
“倘有哪个汉人胆敢欺辱归义侯,自有朕为归义侯扶腰作胆。
“倘有哪个汉人欺辱安定诸羌,则归义侯亦当为安定诸羌之腰胆。”
闻言至此,天子又从身后绕至身前为自己系上玉钩,杨条已是彻底不知所措,失态至极。
然而刘禅忽然又摇了摇头:
“此话说得不对,归义侯所以当挺直腰杆脊梁,非是朕赠玉带,更与将为大汉昭仪的女儿无关,而是靠归义侯一片赤诚、义胆忠肝。”
杨条几欲伏地顿首而拜,突然又想到天子刚刚所言,只得赶忙退后一步躬身俯首:“蒙陛下信重,臣杨条没身难报!”
天子与杨条身后,一众尾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