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14">“方田均税法”是王安石提出来的,也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在赵孝骞之前,朝廷不是没有推行过。
是的,它曾经被推行过,时间很短暂。
早在仁宗年间,一个名叫“郭谘”的官员,就向朝廷提出“方田均税”。
郭谘当年是大理寺丞,他的一位朋友名叫杨偕,时任河北路转运使,当时他发现河北明明是鱼米之乡,拥有广袤的平原和耕地,但朝廷收上来的赋税却少得可怜,与河北实际的田亩数量严重不符。
杨偕作为转运使,收取地方粮赋是有KPI任务的,收不上来会被问罪,杨偕忧心忡忡之时,作为好友的郭谘于是提出帮忙。
郭谘下到地方,实地考察之后,发现地方豪强地主勾结官员,兼并土地,并且隐瞒名下实际田亩数,以此偷逃漏税,现象十分严重。
于是郭谘向朝廷上疏陈情,将实际情况告之仁宗,仁宗当即下旨,令郭谘查办。
郭谘到了地方后,直接动用官府的力量,根本不理会地方官府对本地田亩的造册,而是直接下到地方,实际丈量土地。
是多少土地,就收多少赋税,不管谁是地主,总之朝廷的土地,就必须向朝廷交税。
郭谘用这个法子,首先从河北路查起,然后将这个法子扩散到河北各个地方。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年河北收上来的粮赋,比往年多了好多倍,朝廷国库莫名其妙发了一笔横财。
于是郭谘提出的“方田均税”,便被当时的朝臣们记住了,尤其是被王安石记住了。
到了后来,神宗熙宁五年,王安石主持变法,便将郭谘提出的“方田均税”也列入了变法新政条款之中。
当时方田均税推行之后,短短数年间,朝廷共计查出京畿五道地方豪强地主隐瞒田产两百四十八万余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