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t_82">一个“但”字,节堂的气氛快要凝固,徐文壁拉了拉领口,试图多呼吸一些空气。
“然,兵部授予的是‘位’,一个百户之‘位’,该有何等禄俸,何等田产,自有规制。陛下设立武监之意,是为大明练就实能实干的军官!故,武监所考者,乃是‘能’!是领兵、练兵、临阵、运筹之‘实才’!”
“鄙议:武监生两年肄业,学考并行。其最终考核成绩,当由学中师儒、监丞、教习长等公议确定排名。此排名,并非授职!而是用于…”
“决定其袭替世职后的‘差遣安置’——即,实际职司去往何处,统辖何兵,承负何责!”
“例如,同为百户之位。成绩最优者,可自请去往九边要冲,或入京营标兵效力,更有机会参与新式火器营操演;中者,分派各卫要职;末者,则留任原卫所承祖职。”
“考绩列前者,可优先择选有晋升之望、能建功勋之实差;后者则承乏补缺。如此,世家子弟袭位,既合国法;其才干高低,亦得‘实差’厚薄以彰之。”
“此谓‘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功名出于勤勉,前途系于才具。既可激励武监生奋力向学,又可确保所出人才皆适实任,不负国恩!此方为办武监之本意。”
“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厅堂内一片死寂。兵部官员脸色极为难看,却又无法立刻反驳。
兵部保住了世职认证的传统权力(面子),但实打实的“差遣”——也就是军官的真正权力、建功机会,其分配权被武监内部的成绩排名攫取了。这无异于掏空了兵部对军官实际前途的控制力。
霍冀面沉如水,显然在衡量这方案的份量。
武选司郎中王沐恩脸色最难看。
这场辩论不是话术上的争辩,双方争的是解决方案。
苏泽能提出解决方案,如果自己不能拿出更好的方案,那皇帝肯定会支持苏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