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疏。
张宣沿途南下南洋,船队停靠琉球后,给朝廷写了这份奏疏。
张宣在奏疏中介绍了琉球的形势。
琉球夹在大明和倭国之间,虽然保持对大明朝贡,但是局势并不乐观。
隆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为了巩固和琉球的宗藩关系,册封琉球国主为琉球中山王。
但是倭国从五十年前开始,就已经渗透进了琉球。
嘉靖朝倭乱的时候,就有倭国使者假扮琉球贡使。
说是假扮,实际上是倭国已经渗透操纵了琉球,以琉球的名义朝贡。
倭乱平定后,琉球国内的局势依然很微妙。
隆庆二年的时候,琉球使团向大明贡“倭刀200柄”,但是明廷并没有追究,还回赐了礼物。
张宣在琉球停靠,打探了琉球国内的消息。
倭国萨摩藩的商人,控制了琉球国内的贸易,琉球港口倭国商人多如牛毛,甚至两年前琉球所用的铜钱,都是倭国铸钱。
这也是莱州铸币后,大明银元和黄铜币横扫整个南北亚,才将倭国钱币逐出了琉球。
此外倭国岛津家的势力也渗透进了琉球,倭国的神社和寺院都开到了琉球王城首里城内。
张宣在奏疏中汇报:
“王府政令不出首里城。”
张宣对琉球的局势表示忧虑,于是上书朝廷,请求在琉球成立通政署,强化对琉球的控制。
当然,张宣这份奏疏,到底是真的关心琉球的安危,还是想要拉一位同僚去海外和自己一样受罪,杨思忠这位大银台就不清楚了。
但是琉球事关重大,杨思忠这位通政使自然是极力赞同下属的意见,支持在琉球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