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52">在这个时期,大明矿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
理论上,大明的山川矿产都是国有的,民间开矿是违法的。
但是大明的官办矿场,最后总是亏本。
可官办的矿场亏本,民间私自开矿却收益巨大。
当然,官办亏损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开矿太监的腐败,这也是官办矿场技术落后,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有关。
反正就是官办亏损,民办赚钱,最后到处都是民间的矿场。
比如戚继光中军中的很多士兵,都是浙江私人矿山中的矿工,他们被戚继光收编后训练,很快就有了战斗力。
民间私挖屡禁不止,这些人也被称之为“矿盗”。
嘉隆万三代,地方上关于“矿盗”问题的奏疏非常多,都已经成了皇帝最头疼的问题。
至于万历往后,吃饭都吃不饱了,也没人再关心开矿了。
在原时空,万历年间在山西就出现过大矿盗,名叫张守清。
张守清的势力极大,还和藩王结亲,聚啸几千人在山里挖矿,地方官府都不敢管。
最后还是皇帝出手,派兵围剿张守清。
但是官兵久攻不下,张守清还派人向朝廷传话,说是愿意向大明缴纳税收,只要允许他挖矿就行。
当然,最后张守清还是被剿灭。
但是从这里看,开矿对于民间资本是有利可图的。
这大同范氏还真是敏锐啊!
随着铁厂、玻璃窑、石灰窑这些高能耗的项目上马,煤矿的价格开始上涨。
范氏在这个时候进军采矿业,是相当明智的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