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忠这位通政使微微点头,算是对吴绍祖的谨慎满意。
至于“发配”到南洋通政署的张宣就比较惨了,如今飞剪船只在大明海疆之内传递消息,张宣抵达南洋后,还要依靠商船送回信件。
这种消息传递十分不稳定,张宣上次传回消息还是半个月前,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胡祯又问道:
“大银台,最近通政司又来了一批新人,您看?”
杨思忠点头说道:
“你带他们在衙门内转转。”
胡祯退下之后,就来到了通政使的普通公房内。
三名年轻的官员见到胡祯这个“前辈”立刻起身。
胡祯看着三人,心想通政司现在真不一样了。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历”的提升。
原本调入通政司的低级小官很多都是举人出身,而且是久历地方的中老年官员。
这些官员在京师外飘荡了半辈子,通政司这类的衙门,就是安置他们的地方。
在繁华的京师享几年福再致仕回乡,这就是大部分举人出身的官员梦想了。
像胡祯这样的进士,就是调回京师,也很少会去通政司。
可在场的三人,全部都是隆庆二年的进士。
甚至有一人名叫还是二甲进士,名叫黄文彬,原本是在礼部,主动要求调入通政司的。
胡祯作为前辈,领着三人参观了通政司衙门,享受了一下后辈的彩虹屁,胡祯心情不错,快到中午的时候也懒得在通政司的公庖吃饭,而是领着三人去了通政司不远处的酒楼。
通政司设在皇城边上,能在这里开店自然那是背景深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