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
就像大禹铸鼎使妖魔现形一般,农书也能让灾害无所遁形;又像羲和驾车掌管时令一样,农书也令农时精准不误,功同上古先贤。
将这些技法制作成书传遍乡野,并以朝廷诏令直达民间。集合了各种治理天地的良方,并以最简单的图画使得每个平民都能看懂。
有屯田官教授农耕技术,有农官教导播种方式,能帮助老农解除困难,也能启迪孩童知晓农事之本。
希望青徐再也没有荒芜的天地,愿幽冀粮粮食满仓堆放不下。希望能见到稻穗低垂如云海,谷仓高耸接天际。
周朝设了稻官之职,汉代传了代田法,都是一时的善政,但怎能比得这本农书包罗万象,惠泽千秋万代?
能见到老农扶着犁参考,能看到蚕妇倚墙阅读,每个人都能读书并得到知识收益,这才是哲人传道之德,必然如山河般永存。
这是赞颂赋,也是蔡邕常写的那种赋。
这种赋是汉代的咏叹碑文体裁,主要是记录彰显,同时歌颂赞美。
通常这种赋是有标准结构的。
先是阐明要义,说清矛盾——耕种是最重要的事,但好的方法往往难以传播,或是因为战乱灾害等失传。普通农民有时候能掌握新技术,但由于地位不高或是家人断代,新技术也流传不下来。
然后表达要歌颂的主体——农策的意义、价值、作用、以及应用场景,做到言之有物,以实际出发。
再歌颂主体的特色——之前商朝汉代都有新技术推广应用,但都是一刀切,不如农策做得详尽,也不如农策能够分别根据不同情况全部列出对应方案。
最后抬高升华一下——尤其是能用图画使得每个老农村妇都看得懂,这才是真正的传道,是能福泽千秋万代的大功德,必定能如山河一般永世流传。
每个句子在表述时,大多都以上古先贤的事迹来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