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自己对面孔的识别堪称茫然,不过这反而促使我更加关注其余的特征以强化辨别能力,不过这又有什么用呢,很多年后我才明白这个道理——终究是会离散的人,没有什么是恒久的,即使双方都记住了彼此的面孔,即使双方都对各自的过往心知肚明,在多年后再一次相遇时,双方只会将目光不经意偏移,擦肩而过——好似从来不曾经历过,毕竟往后余生也不会再经历。可尽管选择X遗忘,我该Si的记忆力还是会在再次相遇时迅速识别出对方熟悉的特征,从而导致目光的停滞,好似在短短的几秒认真分析这似是而非的一切,然后,在对方回应之前,瞥开,错过。
不过这份回避只对同样抱有回避倾向的双方有用,一旦另一方偏离标准,策略即失效。可能正如妹妹和我说的,在意你的人眼里只会有你——过滤掉除以外的所有。我思考,我实践,我证明,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应用在周围人对我的回应上是这样的。就像姐姐说的,每次遇到我总是一惊一乍的,可那是因为我习惯了无视错开回避,自以为不会被发现或靠近,直到被抓住对视的那一刻——
‘啊,怎么看到我了。’
‘这什么话?你就在那,我怎么可能看不到。’
什么意思,我是说,那么多人,你怎么只凭一眼就抓住了一个人的JiNg髓,要多熟悉、多深刻、多高频,才能在人群之中一眼锁定,我就是站在那的那个人,那个你认识的人,那个你想要抓住的人?因为我在你眼中,因为你把我放在了眼中,放在了记忆里,放在了常规识别的数据库里,所以即使时隔这么久,你依然可以过滤掉周围所有无关我的一切,抓住我?
我有些恐惧,我有些害怕,我在想这份目光是福还是祸。就像过去曾有人控诉的那样——离开我之后,或者说,被我推开后,一看到我就想起了曾经的痛苦与不甘,直至演变成PTSD。我说对不起,很抱歉给你留下了不太好的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