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仅有五品以下武将的擢拔建议权。
五品以上的武将封赏,皇帝会习惯性的找内阁大学士参详一二,建议权大都还是会落到内阁的文官手上。
文书传下,江昭拾起观阅。
封赏名单主要有三部分,大概三四十页左右。
第一部分,记载的都是功勋卓著的文武大臣,大概是二十人左右,顾廷烨、王韶、张鼎、折克行、郑晓、姚兕等人,都位列于此。
这些功绩不凡的文武大臣,具体干了什么,具体有何功绩,都记载得一清二楚,位低者占据三五十字,位高者占据百十字。
第二部分,记载的主要是一些有名有姓的武将,约莫百人左右,除了偶尔一两位功绩上佳,较为出众的以外,几乎都是一二十字记载功绩,并予以评价。
第三部分,以“军”为单位,记载的是一些杀敌的小卒,以及拟定的擢升、封赏建议。
粗略扫视几眼,江昭就将文书传了下去。
关于小卒,以及中上将校的封赏,主要还是让枢密院予以建议。
内阁几位大学士,主要掌控第一部分,也即五品以上将领的封赏。
一炷香左右,文书传了回去。
“大相公暮年入边,为国征战,实为定邦重臣、社稷干城。”
赵策英沉吟着,向下注目:“诸位以为,该作何赏?”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视一眼,皆是并未作声。
江昭还在呢!
这位可是大相公的弟子。
大相公就要致仕荣休,难得有了开疆拓土的功绩,江昭不得为恩师争取一二?
“江卿。”赵策英抚膝含笑,主动点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