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自从苹果结果, 三队就有人提议从晒场修路到卧牛岭, 只是从晒场到山口差不多两里路, 路面只有一米宽,要修能通车的路必需要占去沿路的土地。
有人提出用三倍的山地补尝占去的地方,但路边有地的人家多数不乐意, 路边的地肥离家近, 山地贫又远, 种药材还要开荒, 每年拔几次草。
裴宁家的山地不多, 她参与不积极,但再拖下去人都老了, 将来更多年轻人出去打工,进山的路那就很难修起来,心里有了想法。
隔天早上八点, 除了夏丽芳和叶宏明,各户主和一些人家的家庭重要成员都到了, 老调重弹, 十多户人家不愿意换地。
裴宁等大家议论半个小时后开口:“还有一个方法。”
大家看向她, 高家河问她:“什么方法?”
裴宁说:“公路占去排水沟三十多公分, 把排水沟挖深一人高,两边和底部用水泥修筑, 上面用水泥板盖住, 排水沟成暗沟,水泥板成路的一部份, 这样路就够宽,再把近山位置的路铲低,公路铺水泥,雨水特别多时用公路做为排洪渠。”
进山的路旁边是一米多宽的排水沟,有些位置达两米宽,约半米深,排水沟挖两倍深,两边和底部再用水泥修筑,排水更快速。
从山脚到河边地势是从高到低,每年雨水最多那几天,用公路做排洪渠也很合适。
马国柱说:“水泥和钢筋要很多钱。”按裴宁这么说,修筑排水沟用水泥很多,浇铸水泥板也需要很多水泥和钢筋,要不然不能承受车拉货载重。
大家也觉得这样修费用太高,平摊到每家需要不少钱,都摇摇头。
裴宁又说:“用的水泥和钢筋我家出,沙子、石灰和碎石大家出,怎么样?”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