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陈淮疆真要帮他推行保险,还把此事告诉了王妃。经过被陈月升推落水这一遭,裴宥山都以为陈淮疆也是和陈月升一样哄他玩呢:“王妃真的觉得可行吗?”
“在容城难些。”陈淮疆实话实说,容城地位置太靠北,天气寒冷,农业商业都很难发展,饶是穆王府所得的收益也是入不敷出,但南方富庶,有闲置的钱能购置保险这种财产品,“母妃已经联系了外祖,由外祖牵线,推荐给南部的诸王们。”
穆王妃给陈淮疆的是一间棉衣店和一间点心铺子,地段不好,都在巷子深处,且那家点心铺子旁就有另一家点心铺,头顶又搭着棚,根本看不见招牌。
棉衣店的销量倒还尚可。容城冷的离谱,一年之中除了夏季的几个月,出门都要穿棉衣。棉衣这种东西又不禁穿,穿上两三年就会跑棉。因为高需求,家中又很难自产,容城的棉衣铺子格外的多。
容城人追求实用,衣裳花样少,受追捧的都是从江南和京城传回来的衣饰。穆王妃手底下这家棉衣店的款式有些老了,料子也是容城人常穿的粗布。
看来穆王妃将两间铺子交给陈淮疆时,也没想着让他干出什么名堂。
正巧赵氏商行主营业务就是成衣,又一直在南方贩售,对于大宁国时尚也有些了解。裴宥山去两间铺子巡视一圈后总结店铺经营不善的问题,主要是店的选址太偏,附近住户都少,开在那里的店都只能算苟延残喘。他心里大概有点想法,但还需要陈淮疆帮忙。
他画了个设计图交给陈淮疆,让对方找木匠打一块这样的牌子,要大概六尺高,再将店铺名字题在上面。
想让店铺醒目,旁人能注意到,裴宥山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商场和写字楼外的精神堡垒标识牌。正好点心铺和成衣店附近都有同类的店,大可以带动周围店家一起,打造成服装街、食品街。
容城的店铺起名都很直白,不同于京城成衣店类似于“锦绣堂”“云裳阁”的风雅店名,硬要形容便是类似“张记包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