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娃,是典型的寒门。他年轻的时候,对寒门的歧视和排斥还不强烈,所以还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和越级提拔。但是,到了他古稀之年,世道就变了,四十岁的钟会,四十四岁的卫瓘,这批新生代的高门,就从心底里看不起他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建立了令人眼红的盖世奇功,不遭到暗算才是怪事。于是,他大功告成之日,就是死于非命之时。
邓艾虽然含冤而死,但他的用兵才能依然应当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他在极为艰难不利的条件下,敏锐捕捉到难得的战机,断然采取坚决的行动,最后以两万兵马,攻灭了蜀汉政权,促使统一局面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建立了曹魏其他名将难以相比的辉煌战功。综合用兵才能和历史作用,我认为他应当评为曹魏战将型名将当中的第一名。
邓艾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战功,表面看来,是因为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苦,所以能够穿越险阻;不怕死,所以敢于勇往直前。但是,再往深层次探究就会发觉,使他得以成功的人性品质,根本还在于出以公心,公而忘私。七十岁的皓首老翁,从放牛娃做到征西将军,封为邓县侯——高端的军衔,顶尖的爵位,说地位有地位,说待遇有待遇,说荣耀有荣耀,说风光有风光。如果纯粹从私心杂念上考虑,他完全没有必要去吃这般的苦,去拼这般的命,去冒这般的险。可见一定是有更重要的人性品质在激励他,这人性品质至少是“三心”:一是责任心,既然庄严承担了主攻任务,就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荣誉心,既然上战场两军对决,就不能丧失军人的荣誉;三是感恩心,既然司马家的两代人,对我提拔和重用,就不能敷衍了事。这“三种心”,应当说都属于充满阳光的正能量。这正是:
战果辉煌如探究,三心齐备是根源。
关于邓艾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曹魏战将型名将的第二名张辽。
战将型名将第二名——张辽
在这之前,他跟的三个老板都不行:丁原太平庸,董卓太残暴,吕布又太反复无常。老板不行,他这个员工空有一身的本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拿得上台面的成就。到了三十岁头上,张辽有幸跟了非凡的新老板曹操,从此就开始大放光彩……
良将魁首
曹魏的将领群体中,与曹魏没有宗族关系的异姓将领占多数。其中有五位虎将,最为出色,所以陈寿《三国志》卷十七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卷中,称为“五子良将”。本节我们要讲的这位,就是五子良将中独占魁首的张辽。张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何“三十而立”这句话放在他身上非常合适?他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7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