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临危授命必然增加他的傲气,所有的努力也将前功尽弃。
解决的方法就是这些年轻人,他们的出现让刘协拨云见天。
换血,大换血!如果这些人站在韩城的城头,韩城虽小,却必然固若金汤。刘协主意打定,道:“安敦带领虎贲营出城布阵,接应莫军帅!”安敦仍在状态,吼道:“末将得令!”留下十二名虎贲营将士,匆匆出城。
刘协回身将几位年轻人扶起,郑重道:“几位都是功臣,本将军不吝封赏,此刻韩城危急,正需热血儿郎,几位如蒙不弃,本将军欲置四门校尉,不知可有意否?”
几个年轻人热血喷涌,哪有不允,推选出一人名叫朱七,升为城门校尉,其他亭长保长各有封赏,带领各自的同乡同村奔赴四门接手城防。
原先的官吏和士子心有不甘,韩城毕竟是个城池,竟然让泥腿子来守卫,哪有安全感?但眼前的安西将军刚才的威势令他们不敢乱动,况且刘协握有大道理,他们有功!这是抹杀不了的。更严重的是他们已经在羌胡手下逆来顺受惯了,让他们反抗也没有胆色。
接下来讨论民族融合问题,更让刘协心中拔凉,这些官吏、士子根本不懂民族的基本矛盾,似乎都被眼前的仇恨蒙蔽了双眼,左一个诛,右一个杀,没有一个能够提出现实一点的建议。
“都杀完了,占领了河套还有什么用?”刘协心道,不过嘴上不能责备这些人,他们都是棋子,安排在适当的位置,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刘协阻断穷酸们的辩论,道:“对于羌胡,我们汉朝有成熟的政策,按照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俗称打到一批,扶植一批,放任一批!”
刘协感叹,所有人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莫问啊!当初莫问只听半句,已经知道要采取和平和教化的政策,想到此处,刘协感到放莫问去攻夏阳有些唐突了。
不过解释还得继续,羌胡中的顽固分子和中间分子,还需要这些人去担任教化的任务,便道:“北方的朔方四郡,以前也曾是汉、羌杂居,为何能够安稳生活?他们能够做到,韩城一样可以做到。羌胡跟汉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所以我朝将羌胡分为三类,一类为顽抗到底,一类为中间分子,一类为和平分子。
所谓打倒一批,就是打倒顽抗分子。但绝不是杀掉,而是送到采石场、铁矿场、煤场等等进行劳动教养,一方面可以采集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进行集中教化;
所谓扶植一批,是将中间分子按需分配到各亭各保,让他们引妻带子,与汉人杂居,然后教授他们耕种、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