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你无端想起一个人,她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许,但是却完全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
\n——《再见金华站》
\n主持人的脸是平静的,五官经过专业的训练,像一件没有情绪的器具。声音从那张嘴里出来,清晰,平稳,每一个字都像刚出厂的零件,准确无误地组合在一起:“下面播报一条讣告:记者向莺语于7月6日去世,年仅29岁……”
\n“……前城时报评论员发表人物短评,‘她是一位无畏而温柔,理性且思辨的女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热爱祖国,热爱岗位的美丽战地玫瑰的一生……”
\n无畏,温柔,理性,思辨。八个字,像八枚光滑的、经过打磨的石子,被放置在向莺语的身上。它们不属于她,但它们将长久地停在那里,最终会砌成一座小小的碑。
\n为什么?
\n为什么媒体总是这么自私呢?
\n为什么人都死了还要贩卖那套价值观?
\n喻纯阳双手抱着膝盖,浅茶色的瞳孔陡然收缩着,他无不迷茫地想,他想,父亲是这样被砌起来的,母亲也是,大伯也是。现在轮到了向莺语。那具他熟悉的,温热的,会呼吸的身体,正在被这些冰冷的词语覆盖,一层又一层。
\n这就是荣誉。荣誉是一种石材。
\n“……向莺语出生于……性格坚毅,志向远大……决心为世界和平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n不。他体内的某个地方发出了一个短促而坚决的声音。不。她从来不是为了“世界”,也不是为了“和平”。那些词太大了,她装不进去。她是去追逐一种气息。
\n战争中那种混杂着火药、尘土和生命骤然熄灭的气息,对她而言,是一种致命的窑变。那不是使命,那是她的瘾。
\n捆绑是不对的。所有人都想把她捆绑在一个宏大的背景板上,可是她的生命,她真正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她挣脱捆绑的那个瞬间。
\n电视里的声音还在继续,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罗列着她的履历。
\n“‘6·15039;恐袭事件发生后,她深入前线进行现场的连线报道。
\n次年3月初,向再赴,成为第一位进入腹地琉斯亚蒂古城的华籍女记者。
\n年8月和12月,两度前往E国采访,成为三进腹地的华籍女记者。
\n2015年非格地区战争爆发,军队轰炸地区中心城市卡迪时,她在卡迪市区进行现场报道。
\n2月初她重返卡迪,但在当地采访时受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