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傅秀这几年的大学可不是白上的,她的老师在国内都是数得着的化学家,学术造诣很深,傅秀跟着打下手,做实践,也发表了几篇论文。
这会儿的学术界还没后来那么败坏,相对来说风气纯洁,傅秀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也觉得挺不错。
她向后仰倒在沙发垫上,拖了个抱枕搂着,闭着眼笑:“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满足生活所需,扫大街我也不嫌弃,倒是你,怎么不投身政界了?”
傅秀很尊敬很崇拜她姐姐,可就是她也得承认,她姐就是个官迷,说话有一半是在打官腔,在毕业后选择做一个普通工人,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叶静的神情极为平淡,叹了口气,难得带了点儿颓然,说:“以后几十年,中国缺什么,也不会缺想当官的人。”
现在的经济形势相当坏,偌大一个国家,经济上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时也近乎四面皆敌。
北面的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南边的越南才和人家打过仗不久,市面上秩序混乱,民生凋敝,一点儿也没有新世纪那个崛起中的中国的样子。
傅秀细品了品她这话的意思,忽然反应过来,笑道:“叶静同志,这我可要批评你了,你这样想,就是从□□变成□□了啊!邓右的路走偏了,咱们不能就奔着毛左的路去吧?”
她本人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拜有个搞政治的姐姐所赐,对各派思潮也有个大致的了解,她姐,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烈士遗孤,高官养女,可以说是又红又专,唯一的坏处就是,经常在政治理论上纠结得要死要活。
叶静本来是秉承着朴素的党员特有的价值观在做事,核心要点就是“奉献”,后来又陷入了“唯生产论”的怪圈,大概是在清朝时受了当时的下层群众普遍性的艰难境况影响,思想上受了震动,又想走激进改革或者说暴力革命路线。
她转念一想,那也怪不得她,那时候真是朝不保夕,直到她加入时,许多好的设想或理念都没时间应用到现实中去,大家总是匆匆忙忙的,有什么上什么,一路被推上风口浪尖。
叶静不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的性格里有相当一部分实干的成分,这个习惯使得她心里再怎么纠结,手上依然毫不停歇地做着实际的工作。
如果不是这样,她应该能更早地发现她的异常才对。
对于妹妹半开玩笑的话,叶静并没有太多反应,她点了点头:“或许是,人见得越多,就越难下结论。对许多具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人们都喜欢用‘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来评价,可我们应该知道,这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