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上航行的北宁商船、渔船以及北宁海军舰艇及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随着北宁各军兵种陆续进驻这里,大量军人和途经这里并进行休整的各国海员、渔民等的各种生活需求刺激了当地服务业的发展,商店、饭店、旅馆等从无到有,商业、旅游业等也随之发展起来,带动了当地海产品、木材、椰子、橡胶等的出口,给当地土著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从群岛各处迁来这里定居的当地人就越来越多,而从中国沿海地区、中南半岛等地迁来这里的移民也在增加,促使西华市逐渐繁荣起来。
由于西华群岛离大清帝国本土很远,战时得不到本土及时的支持,因此,临近的缅甸大陆理所当然地就成为西华群岛的后方支援基地。在建设西华市的同时,一条连通中国与缅甸的战略铁路也开始修建,起名为“滇缅铁路”。
滇缅铁路全长超过1200公里,起点为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终点是缅甸北部城镇腊戌,在腊戌与缅甸国内的中央铁路连通,向南可直达缅甸首都仰光。为了缩短铁路里程,沿途要跨越怒江和许多峡谷以及穿越许多山岭,以尽量取直线,因此就需要建造大量桥梁、隧道等,施工难度极大。北宁内卫部队工兵部队将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修建滇缅铁路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巩固缅印边境防御并提升缅甸大陆对西华群岛的作战支持能力。铁路建成后,国内的军需物资和兵员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缅甸腊戌或是再从腊戌继续向南转运至仰光港,然后从仰光港装船运往西华市,这要比从大清帝国本土经南海-印度洋海上运输线到达西华市方便、快捷的多。滇缅铁路实际上是为大清帝国西南各个内陆省份打开了直通印度洋的出海口,也将缅甸这个拥有富饶自然资源的国家与大清帝国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注定将要发挥出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作用!
缅甸的中央铁路修建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是采用1千毫米轨距的窄轨铁路,使用的还是老旧的蒸汽机车。而此时的北宁辖区铁路部门已经开始用新式的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取代蒸汽机车,采用的是1435毫米轨距的标准轨距铁路。由于滇缅铁路是按照北宁辖区的铁路标准修建的,因此也就无法与缅甸的中央铁路很好的衔接,必须在腊戌进行繁琐而费力的宽轨—窄轨转运才能到达仰光。所以,在滇缅铁路实现通车后,北宁内卫部队工兵部队立即开始实施缅甸中央铁路现代化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完工后,北宁辖区生产的新型内燃机车就能够牵引着总装载量达到3千吨的50节新型重载车厢以120公里的时速从昆明直达仰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