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的,我有些奇怪的问道。
永夜在落后我一步的地方答道:“这个镇子本身人口不多,不过处在的位置因为靠近官道,是去曲城的必要通道,是以外来的人特别多,而到了十二月份时这些人大部分还是要赶回老家的。”
“家?”我抬头看了看有些阴霾的天,若是只候鸟的话,也会懂的迁徙的道理。
这样空旷清冷的街道其实没什么可逛的,可在这个时代,我身份的不便,很多的风土人情,乃至是逛街这样的乐趣都是没能培养的,前些年太小,没有机会,后些年,忙着争斗,没有时间,如今便逛逛这没有人的街道吧。杜子美有句诗是这么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不,我随便出来转了转便遇到了一个几乎要冻死,却依然在坚持的男子。
男子衣着单薄,却宽袍大袖,正是当下最流行的装扮,身前摆着一些字画,想来是要代写书信或者是为人画像赚取几个钱。停下脚步,我拿起他的一些画看起来,多是些山水画,画功还算上乘。其中一幅画的却是最为用心的,一名女子,身着粗布麻衣,手中正握着针线,似乎在绣着什么东西。
“这幅画要怎么卖?”
“那幅画是在下悼念亡妻而绘,千金不卖,在下可以为夫人绘一幅丹青。”男子声音有些冷淡的拒绝道。
我这才抬起头打量起这男子,有三十多岁的年纪,脸色有些青白交加,似乎是冻的,又似乎是久未进食饿的。无论是这些画,还是这男子的衣着谈吐都是个读书人,心中有些疑惑他怎么会沦落到此,便开口问道:“敢问先生,已近年关,街上也没有多少人,生意也不好做,为何还要在这里守着?”
“再过两日便是亡妻的忌日,在下需要筹措着银钱去祭奠,她尚在人间时,在下未能好好对待她,自知心中有愧。”书生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眼中似乎回想起了妻子在身边时的美好。
我手指抚着那张他为自己的妻子做的画,好奇的问道:“先生是怎么愧对了自己的妻子?且以先生的才华应该不至于流落至此才对。”
“男儿志在四方,当初在下也是这么想的,总是将她自己留在家中,邀约三五好友,四处游历,家中一切生计都是在下的妻子在打理。她十五岁便嫁给了在下,含辛茹苦的侍奉着公婆,在下却贪恋外面自在,总是将一切的重担要她自己扛。每次在下离开时,她虽不舍却从不言语,总是含笑送在下离开,又含笑迎在下归来。而十五年前一别,在下三年未归,再见时竟是荒冢一堆,一尸两命。”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倘若到了伤心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