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的脸色顿时变了。
------------------------------
冯道此次出使契丹,自然绝非游玩,乃是真正的身负使命。
由于大唐过去的威慑多少还有些残存,游牧民族求得中原皇帝的‘封册’来取得对部族的统领合法性在北地十分寻常,所以历史上那位契丹英雄、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曾数次派使人前往中原,希望得到唐廷的册封,保住自己地位。只是令阿保机始料未及的是,那个时空中的唐昭宗李晔当时自身难保,在天祐元年被朱温杀害。新皇帝更是个朱温掌控下的小玩偶而已,阿保机愿望落空。
不过凡事有两面,李唐朝廷的册封虽没了指望,实际掌握朝政的朱温却派人主动泛海绕道,带了书信、衣带、珍玩等物与契丹人修好结盟。当时的情况是李克用要拉拢契丹人,朱温也明白崛起于塞北的契丹部族是不能忽视的一股新兴力量,所以才不远千里,遣使前来主动示好。朱温也希望得到塞北契丹部族的拥护与支持。
耶律阿保机人虽在塞北,却也知朱温与李克用乃是宿仇。那会儿他才刚刚与李克用结为异性兄弟,誓约言犹在耳,如何做这种背盟之事?虽然朱温在唐廷中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毕竟是人臣,与之结盟名不正、言不顺,双方结盟之事只有不了了之。
而在这个时空当中,李曜发现自己的蝴蝶效应似乎日益严重,尤其是很多事情都开始提前发生,比如阿保机的崛起,似乎也比原先的历史上早了几年。这就让他觉得对于契丹的一些安排要提前进行了,要不然万一其他一些事情也都跟着提前,谁知道会不会量变引起质变?
唯一让他略微放心的是,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经对契丹有所警惕,后来具备一定条件之后,对契丹乃至渤海国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安排,以保证今后自己能够有效掌握局面。当然,这些安排都有一定的前提,那就是尽量不引人注目。
此次冯道来北地十分匆忙,刚从南线史建瑭大军处回到长安,第二天便受命北上,一路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及早到达契丹领地。为何这么着急?因为“幽州局”方面已经确定了一个消息:有朱温的使者到访契丹,好在看起来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
冯道在北上的路到又再次收到后续信息:朱温的使者意图联络耶律阿保机,并与之联盟,既监视幽州镇对汴梁的“忠诚”,又合力对付河东李克用。好在李曜回复此前李克用的消息之后,李克用随即遣使向阿保机转达了大唐朝廷的意思:愿意在合适的时机对阿保机进行册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