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姑娘,你以后都不需要家里给备嫁妆,就能办一个上下几百年羡慕的婚礼。
明朝的皇太子办婚礼,似乎只有两例——朱祐樘和朱常洛,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
泰山地震这一段,引自
陆容《菽园杂记》卷九云:“成化二十一年乙巳二月初五日丑时,泰山微震,三月一日丑时大震,本日戊时复震,初五日丑时复震,十三日、十四日相继震,十九日连震二次。考之自古祥异,所未闻也。”
第41章 又生波折
到得张清瑜大婚那日, 张府内外几乎是摆满了酒席。仅仅只是自家亲戚, 便仿佛将内外院子都坐满了。光是张氏族人就有数百, 更不必提出嫁女携家带口地回来,以及各处凑热闹的姻亲了。又有曾与张岐、张峦以及张忱等交好的朋辈,或者年老或者年轻,都齐齐地携着家眷上门祝贺。
金氏何曾见过这般热闹的婚庆场面, 眼睛都有些看直了,难掩羡慕嫉妒恨。她坐在席间, 抱着怀里的张延龄, 又侧首瞧向张清皎与张鹤龄, 不由得浮现出二十年前自己嫁给张峦时的场景。与如今相比, 那时候简直算得上寒酸了。
恍惚间又听得旁边李氏轻声道:“嫂子可去看过了瑜姐儿的嫁妆?啧啧, 少说也有千五百两银,咱们伯母可是阔绰得很。听说县令家给的聘礼就价值五百两银呢,值钱的首饰都填在瑜姐儿的嫁妆里带回去了。”
金氏便又想起了当年成婚的时候。何氏聘侄媳妇可不像如今这般大方, 一点也舍不得出钱财,拢共只拿出了一百两银。李氏与她也相差无几,但李氏娘家给的嫁妆比她略丰厚些,日子过得也更逍遥。哪里像她,娘家就给了五十两银的压箱钱和一个不挣钱的铺面。五十两银没多久便花个精光,铺面经营的事她又不爱管, 渐渐的竟是维持不亏损都谢天谢地了。
“好嫂子,瞧着瑜姐儿嫁得这么风光,你也该替皎姐儿打算起来了。”李氏难得多说了几句话, “咱们可还没有分家呢,嫁女娶媳都该走公中的份例才是。改明儿嫂子便是厚着脸皮,也该去问一问伯母。总不能教侄女儿受了委屈不是?”
金氏点点头,这才猛然间想起来,闺女出嫁可是得准备嫁妆的。按理说,她的嫁妆怎么都该分一些给女儿,但她只剩下一个不死不活的铺面,又哪里能分得出什么呢?再说了,她还得替两个大胖儿子着想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