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官不修衙,这显然在百姓的认知范围之外。一些精通建筑的工匠,在看到县衙的工地后,惊得目瞪口呆:我的娘啊,照这规模,岂不是可供数百人上班?
一时间,湖州境内谣言四起,有人说,官府要增加人手,以后百姓养的官可就多了,负担更重!
也有人说,荆州那边官多得很,百姓好像也过得去!
……
种种说法,不可胜数。
百姓们还发现,县城里的衙役都换了面孔,好像是从村里的弓兵中抽调的。最让百姓们感到惊奇的是,上县衙告状,县太爷居然不受理,还让衙役将百姓引到安防局或者监察局。
安防局和监察局是干什么的?没听说过!
不过,百姓的观察细致入微,稍稍看了几个案子的处理后,便即得出结论:什么安防局,不就是以前的捕头嘛!至于监察局,不就是抢了以前县太爷和县丞干的活?
除了安防局和监察局外,百姓们还发现,县衙里居然还多了税务局、理商局等等一系列新设机构,这些机构开始渗透至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让百姓习以为常。
没有任何波澜,县、府两级的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
对这些变化,除了一些好事之徒外,关注的人并不多,因为百姓们的目光被层出不穷的招工所吸引。
湖州水道纵横,平时交通多依赖船只。这年冬天,每个县的县太爷突然像转了性似的,投入极大的精力整治河道、修建码头。这需要大量的民夫,而且还开工钱,工钱也不低,一日竟有三十文!
湖州人多,多余劳力不少,能多挣点钱,任何正经人家都无法拒绝。
除此之外,湖州境内的官道也在扩宽,竟然全部铺上了三合土!
百姓咂舌不已,县衙什么时候这么有钱了?
疑惑的百姓纷纷询问见多识广的弓兵队长,弓兵队长答道:“当然是江陵侯出的!整个湖州,江陵侯一口气整整投入了一百万圆!”
修路架桥,历来是赚取名声的绝佳手段。开明的乡绅一旦有了钱,无不投资修路架桥,以行善积德。
一口气投入百万圆修路架桥、整治水道,这该是怎样的一份功德?
百姓们从心里感激江陵侯,每修一座桥,无不刻石,以记录功德。
不过,接下来的事,就让百姓们看不懂了,弓兵们走家串户,到处宣传,官绅一体纳粮,一亩地,每年必须按照时价的六成售卖一石粮食与官府,任何人胆敢偷税漏税,将遭到严惩。
按照每亩地三石的平均产量,这个税率差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