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的工匠中,包含精通管理、财计的人才。在这帮人才的管理之下,万余工人的劳动效率还算过得去。
过得去的效率,自然是荆州方面的标准,但是这个效率放在范文程及皇太极眼中,简直就如快马加鞭一般。
皇太极和范文程大为惊叹,立即组织一些平日看得过眼的才智之士跟随工匠干活,期望学得工匠做事的精髓。
后来,一些满族、蒙古人中的有心人,也慢慢聚拢在南芬工坊周边,细细地观察汉人工匠如何做事。
待到年底,第一炉钢水出炉后,在汉人工匠的坚持下,这批钢铁并未拿来制作武器,而是开始铺设铁矿井、煤矿井至冶炼炉的钢轨路。
待到钢轨路成,范文程见识了钢轨路强大的运输能力后,直接哀叹道:“被郑鸿逵给骗了,按照这个搞法,明年产量超过五百万斤,又有何难?”
第六百四十八章 东南变局(一)
听闻皇太极将所有包衣变成了自耕农,林纯鸿喜不自胜,对左右言道:“满清小朝廷充满了锐气,执行力非大明朝廷可比,本候还真想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成就!”
周望一直对接触、贸易战略耿耿于怀,不满道:“这是赤裸裸地资敌!假以时日,鞑子不缺粮食、不缺钢铁,后果根本无法预料!属下担心,荆州军将士未来会流更多的血!”
林纯鸿大笑道:“种粮食、炼钢的鞑子还是以前的鞑子么?观几千年来的历史,胡人之所以为祸,正因为他们是胡人。一旦胡人扛起了锄头,就摇身一变,成为华夏族的一份子!周都督,眼光得放长远点嘛,蒙古人现在不也帮我们养马、剪羊毛、征战?”
周望虽然认为林纯鸿说得有道理,但还是觉得今后的风险不可控,他重重地吐了口气,道:“但愿这次不要失算!”
林纯鸿心情不错,不再理会周望,接着对左右说道:“鞑子是陆地上的强盗,郑芝龙是海上的强盗,现在居于正统的大明朝廷固步自封,反而陆海两大强盗锐气十足,积极进取。嘿嘿,郑芝龙不错,识大体!”
左右听到林纯鸿说郑芝龙识大体,无不大跌眼镜,心里腹诽道:郑芝龙识大体,还不是被逼的!雄威军团入驻仙霞关,估计郑芝龙会一夜三惊,或者根本睡不着觉!
……
郑芝龙的变化,并非从雄威军团入驻仙霞关开始。
早在大明银行争论未休时,郑芝龙就摒弃了继续与林纯鸿对抗的思路,转而积极介入荆州主导的事务,借机扩大自己的影响,为自己谋利。
只可惜,郑芝龙选了猪队友,江南的那帮老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