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昌稍稍整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趁着朝廷财政状况良好,可令禁卫军团进一步扩编,下辖一骑兵军,两步兵军。将黄得功部调入北直隶,从禁卫军团调取部分军官,补充至黄得功部,令黄得功按照禁卫军团编制进行整编,先行组建靖国军,待时机成熟,再行扩编至军团。另外,洪承畴对禁卫军团编制相当赞赏,可令洪承畴自行选取良将,按照禁卫军团编制组建蓟辽军团。”
“有了三支新编军队在手,关辽兵就不是朝廷唯一的选择。届时,可分期分批调取部分关辽军至北直隶进行整编,将关辽兵全部整编为两个军团,到时候,朝廷可把五个精锐军团牢牢控在手中。”
杨嗣昌的策略无疑更加稳妥,让朱由检颇有点犹豫。
最终,朱由检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点,道:“朕非不愿意扩大新编军队的规模,兵甲不足,如何保证新编军队的战斗力?”
杨嗣昌断然道:“调整编制,清除军中积习,就是增强战斗力!兵甲可以慢慢来,唯有调整等不得!”
朱由检醒悟过来,点头道:“就依卿家说的办!”
第六百五十一章 朝廷变局(一)
兵甲的确可以慢慢来,也只能慢慢来。
荆州暴殄天物,将大好钢铁铺在荒野之中,致使钢铁价格直线上升,朝廷压制板甲面临着无钢铁可用的局面,成本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
朝廷手头控制的钢铁冶炼炉不少,若仅仅供应朝廷使用,足足有余。可是,由于钢铁价格高企,工坊管理者纷纷挖空心思将钢铁贩卖至民间,借此中饱私囊。
杨嗣昌对此也无可奈何,他虽然强势,但远远还未强势到与整个官场为敌的地步。
正当杨嗣昌挖空心思琢磨如何提高兵甲产量时,忽然接报,陈奇瑜与范永斗联袂求见。
杨嗣昌正想听听陈奇瑜和范永斗的意见,闻之大喜,令下人将两人迎入。
三人坐定,陈奇瑜直接道明了来意,建议朝廷修筑通州至京师的钢轨路。
杨嗣昌一听,差点暴走,恨不得立即将两人痛殴一顿:本阁正忧心钢铁不足,你们这两个败家子居然琢磨着把钢铁铺到地上,这不是故意找本阁的不痛快?
陈奇瑜似乎非常兴奋,压根没有注意到杨嗣昌的脸黑如锅底,立即让范永斗介绍修筑钢轨路的好处。
范永斗滔滔不绝地说道:“前朝时,运河直抵积水潭,财货通过运河运抵京师非常便利。到了本朝,运河水量不足,船只到了通州,就无法前行,所有财货只好在通州上岸,通过车辆转运至京师。这一转手,耗费的人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