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顾老太太这一番话,顾母和曼帧接下来饭也没好生吃,赶紧去收拾东西。住了这么些年,顾家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少,时间紧,只靠顾母一个人根本收拾不过来,伟民他们也指望不上,顾老太太那么大的年纪,让她干活,看着她哆哆嗦嗦的模样,就让人心惊胆颤,没办法曼帧只好向学校请了两天假,帮着顾母一起收拾东西,赶来在买主搬进来之前,一家搬走。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时候上海的警察,底层的大都由流氓地痞组成,尽管他们穿着警服,但是本质不会变,因此不要指望他们干什么,他们是穿着合法外衣的混混。就算顾家找警察去评理,也评不出来什么,反而还会破财,当然阿宝也讨不到好,但是比起需要做女佣来养家糊口阿宝来,顾家显然油水更大,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阿宝不担心顾家叫警察,而顾老太太也正是知道这一点,当然不肯叫警察。
☆、第8章
路清萍离开顾家后,在去作电车前,随手将从顾家带走的香烟盒架和装报纸的布袋送给了一位头大身子小的瘦弱报童,换来了对方一连串的感谢。东西都还是全新的,就算自己不用,折旧卖出去,至少也能换个块八角的。虽然路清萍不把这点钱放在眼里,但是对于小小年纪就在街上讨生活的报童来说,这可是一笔不算小的收入。
带着报童的感谢,路清萍去布店买了不少布料,又买了不少裁剪用品,然后坐上电车,向上海浦东走去。因为不想被顾家人找到,路清萍给自己租的房子并没有在市区里,而是把目光放到了郊区。考虑到经济性和生活的便利性,最终她选择了把房子租在了外高桥,所谓的外高桥是高桥镇外围的农村地区。
高桥镇从南宋时代就已经存在,虽然位于上海浦东,但是很是繁华,有直接从市区通向这里公车,还有渡口。建有海滨浴场、电厂、布厂、织厂、染坊、盐场、……商业渐趋繁荣,市政府在这里也不遗余力大力开发,所以高桥镇是浦东非常热闹繁华的地区。
因为高桥镇是上海大亨杜月笙的出身之地,而且他前几年回来,在这里大手笔翻盖了杜宅,并新建了杜家祠堂。虽然杜月笙住在市区,一年半载也不一定回来一次,但是高桥镇还有不少他的直系亲戚居住在此,而且镇上还有很多杜家族人,并且因为联姻的关系,镇上好多外姓人和杜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杜月笙的名头罩着,这里的社会治安很好,流氓地痞一般都不敢在这里闹事,安全性很好,住起来很安心。
因为高桥镇的繁华,有很多工厂,所以很多外高桥的人都跑到高桥镇做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