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苦的生活,在知道自己的产期和对方的产期差不多的时候,她的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做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在她产下孩子后,去上工,然后通过她的策划,她扶着怀孕的东洋太太去散步,锻炼身体,以便更好的生产的时候。在主母跌倒后,她帮其接生,进而把自己早就藏在那里的儿子和东洋太太的换了过来从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陆轻萍自认文笔还算不错,但是和民国这个时期的文人比起来,显然差得还远,但是她本来也没打算以文笔被人称道,决定以情节取胜。只是她的想法是美好的,在她将文稿寄到《申报》去后,被申报退稿。申报的编辑给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大概的意思就是其实申报还是很看好她的小说的,因为情节确实很不错,就是文笔太差,需要磨练,所以希望她在这方面下下功夫,好好改一下,再邮寄过去。
陆轻萍写这本小说自认已经字斟句酌了,她就算再下功夫,一时半刻,拍马也赶不上对方的要求。本来陆轻萍已经灰心丧气,打算把这本小说丢置到一边了,还是系统提醒,虽然她不行,但是冷清秋可以。冷清秋自小受父亲影响,国学的水平很高,陆轻萍到底舍不得一番心血就这么束之高阁,就带着文稿去找冷清秋,让她帮着改一下。
冷清秋接过陆轻萍的稿子的时候,刚开始看的时候对她的遣词造句的直白很是笑话了一番,看到后面,被曲折离奇的情节而吸引,这才不笑。因为对文章的喜爱,冷清秋把改文这个活计接了下来。陆轻萍在看到她几乎把她写的每句话都重新修改了一番后,顿时一头冷汗,觉得文字这个东西不是她能玩的,以后还是不要碰了,进而打消了作文人的念头。
自从把文稿丢给冷清秋之后,陆轻萍就再也没理会。她很忙,除了要忙工作和学习之外,她买的房子房契办下来了,房子里面以前的住户已经都搬走了,她在开始装修房子,要赶在这边租约满了之前,把房子收拾出来,好搬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改变历史那块,其实知道知道那段历史的,如果穿到民国,都会有这个想法,但是因为本文不想涉及这块,所以作了这样设定。
我在和朋友的一次谈天中,正好电视在放胡歌版的射雕,那时我的朋友说,杨康的悲剧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和萧峰是一样的,生恩,养恩,国仇家恨,全都有,两难,不管怎么做,其实都不对,他们其实最后除了死,真的无路可走。因此有了书里这本小说的由来。
☆、第18章
陆轻萍没有告知冷太太,拿着她借给她的钱,擅自买下了一栋房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